第215章 八部一統定契丹(2 / 2)

遙輦欽德可汗死於大唐天祐三年(906)年底,次年,大唐天祐四年(907),阿保機取得可汗之位,同年,朱溫篡唐。

這裡就接上了前文,阿保機派使者訪問後梁朱溫,承認了後梁的合法性。

而在此之前,河東李克用先與阿保機取得了聯係,二人在雲州相見,互相盟誓,約為兄弟,這是二人的第二次結拜,第一次是在劉仁恭背叛李克用、李克用征幽州“木瓜澗大敗”之後。

兩位結義兄弟把酒言歡,約定冬季來臨時,共同舉兵討伐朱溫。

李克用盛情款待阿保機長達半個多月,臨彆時又厚贈他金銀珠寶;阿保機亦以三千匹戰馬、數以萬計的牲畜作為回禮答謝。

然而阿保機與李克用分彆之後,立刻與朱溫的後梁建立了外交關係,背叛了與李克用的盟約。李克用對此痛恨不已,契丹人的背叛,也成了李克用平生三大恨之一。

關於耶律阿保機的這次背叛,大部分觀點隻停留在史籍文字表麵,且帶有對“蠻夷戎狄”的偏見,認為背信棄義是番邦醜蠻的一貫嘴臉。

如同前文分析南詔侵犯大唐安南府一樣,我們要站在南詔的角度來審視南詔,站在契丹的角度理解契丹。其實阿保機的這次背叛有其內在的政治上的必然邏輯。

這個邏輯已經在上文有所體現。阿保機初登汗位,內部危機重重,他急需得到內外勢力的認可,這一點與朱溫很相似,都在尋找政治盟友。

如何才能取得契丹八部的認可呢?按照慣例,當然是獲得宗主國、天朝上國——大唐的冊封、任命,這是契丹可汗的法統所在。如今,大唐已經滅亡,取而代之的就是朱溫的後梁,所以契丹人的焦點,就是考察後梁的合法性。

從法理上來講,後梁是由唐王朝依法依規、按照相關流程禪讓而來,無論是否存在脅迫行為,總之,有唐天子的正式詔書,恪守一整套莊嚴的儀式,從法理層麵上,後梁合法繼承了大唐江山社稷。

從現實情況上看,中原土地上絕大多數政治勢力普遍承認了後梁的合法性,紛紛奉後梁正朔,改用後梁年號,接受後梁的冊封任命。

所以說,站在塞外契丹人的角度上看,後梁就是繼大唐之後合法的中原王朝,天朝上邦。後梁的冊封就是契丹人普遍認可的“正統”。

於是,阿保機急需得到後梁的認可與支持,以便在契丹八部中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威。無論是朱溫還是李克用,亦或是其他藩鎮,誰能代表中原,誰就是我阿保機的朋友。

以中原王朝的認可作為草原民族的統治法理,這才是阿保機“背信棄義”的真正動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