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倆有外出遊學的想法,那肯定是要鍛煉鍛煉他們“外出”的本事。
白佩佩立馬想到了武大、武二他們,剛好家裡也組建了自己的車隊,往外麵跑著。在夏明祥、夏明瑞真正出門遊學前,可以先讓他們跟著家裡的車隊跑跑,練練膽子。
然後再放他們跟著韓家的車隊,去他們先生舊日的同窗那裡。
白佩佩沒說武大、武二是他們家的人,隻說夏厚德在鎮上有認識的車隊,既然他倆準備外出遊學,那趁著今年年底前,他倆跟著車隊跑幾趟,攢攢經驗。
“你們以後出門,肯定是要跟這些車隊,底層的老百姓打交道,什麼三教九流的,你們都要見見,看看他們的生活,聽聽他們的聲音……”白佩佩臉上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說道,“這對你們以後做官也有好處。天下終究是底層占絕大多數,你們隻有親眼見過,親耳聽過,以後爬到上麵的時候,才知道哪些政策是對他們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為什麼同樣一個政策,不同的人實施起來,它的效果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有時候即使是對底層老百姓有利的政策,老百姓不僅不會讚成,反而還會反對……”
隻有搞清楚了底層的聲音,底層老百姓的思維邏輯,以後夏明祥、夏明瑞兩兄弟做了官,才能走得更遠。
一旦他們上去了,就再難有機會下到底層,與底層近距離接觸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看似出身寒門的讀書人,做了官,到了高怪,卻變成了另一副樣子。
有的時候,不一定是他們無心做個好官,也有可能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這個“好官”。
官,有兩張嘴。
一張對上,一張對下。
同一個意思,對上是一個說法,對下就要換一個說法。否則,銜接的時候就會出問題。上下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再加上中間還有人在那裡搗亂,想要“上通下達”,不是那麼容易的。
白佩佩已經在想著,要不要跟夏厚德說一下,讓他帶帶兩個兒子,看他是怎麼“對上”、“對下”的。
不過在此之前,她還有一件事情需要夏明祥、夏明瑞兩個人辦,那就是——她想辦村學。
“村學?”夏明瑞聽到這句話,居然一點也不覺得意外。
他嘴角露出了笑容,覺得這才是他認知中的“父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或許他們也有自己的私心,但隻要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幫助/提攜彆人。
就像夏家條件稍好了一些以後,他們也不忘記帶著村裡的其他人,一起發家致富。
白佩佩點頭“嗯,我是這樣想的,現在村裡的條件慢慢好起來了,他們看到你和老二有了出息,也跟著動了送家中孩子讀書的念頭。可鎮上那麼遠,要是一窩蜂送過去,人家也不一定收。與其讓彆人挑選,不如我們自己辦一個村學……
而且,你大哥也成親了,以後他們有了孩子,也得有人教。年紀小了送外麵不小心,那就在村裡辦一個,在眼皮子底下呆著,什麼情況也看得到。”
當然了,這隻是表麵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孩子是什麼樣子,國家未來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白佩佩知道,以她和夏厚德的能力,沒辦法改變一個國家,但是他們可以從孩子下手,通過“教育”的手段,為大昭種下火種。
隻要有這些火種在,大昭一定會變成她想要的樣子。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