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太古丹尊最新章節!
啞巴是陳婉沁遇到的最完美的人,真摯、純善,背她脫離險境,一路嗬護有加。
她從未忘記當年那件事。
她把啞巴封存在心底,情感積壓了一輩子,始終無法釋懷。
她抹不去啞巴留下的美好,或者說,她最終放不過的人,是她自己。
相識、相知,不得攜手。
人生最無奈的事,莫過於此!
其實秦浩一直想不通以陳婉沁的資質,怎就渡不過涅槃?直至看到盒子裡擺放的木雕,那一刻,他才懂了。
並非陳婉沁沒有能力晉神,而是她放棄了成神的機會。
她從未想過成神,與諸人齊樂永生。
因為不成神,就不必再麵對秦浩,不必再麵對壓在內心無法表達的愛意。
或許輪回,也是一種超脫。
秦浩走了,離開了鳳璃宮,望著他下山的背影,山門口躺在搖椅上的老陳,默默從懷裡取出來一副圖,輕緩展開,而上麵所畫男子,赫然正是秦浩此時的模樣。
“唉。”
歎息一聲,老陳掌中帝光閃爍,畫卷受元氣燃為飛灰,飄灑於山野。
這副畫,乃是師祖陳婉沁親手描繪,由陳氏數代子孫保管,直至他這一代,今日終於得見秦浩歸來,親自登山拜訪,倒也算了去了婉沁老祖當年的心願。
隨即,老陳閉上眼,將蒲扇蓋在臉上,鳳璃宮的當代宮主,宛如守山人一般,慵懶的睡去了。
……
下山以後,秦浩神念一動,瞬息間從天歆城離開了西涼大地,再出現時,他已經站在了東洲的秦帝城。
放眼望去,壯闊的秦帝城好一片盛世繁華,城內帝道氣息不計其數,數量遠超丹帝與落日戰神統領的時代。
今日,也不知道是什麼好日子,帝宮之中,喧鬨非凡,似正在舉辦某種儀式大典。
秦浩換上了一套整潔的白衣,並微微改變了五官輪廓,因為從鳳璃宮離開時,他隱約察覺被守山的老陳認出了身份,也許,對方手裡真的握有足以證實他身份的物品呢。
秦浩對此沒有暗中窺探,某些秘密,便讓它永遠成為秘密好了。
跟隨著城中的大隊人流,秦浩踏進了秦氏祖傳的基業,秦帝宮。
作為天道執掌者的後裔,大陸至高神族,今時今日的秦帝宮,自然比當年更加的恢宏與氣派,處處彰顯著獨樹一幟和高貴。
而此時秦浩混入城內名流當中,也沒被人瞧出什麼端倪,一者氣場不俗,自帶的尊貴和優雅十分和諧的便融入了進;二者,秦王朝麾下世家子弟無數,除特彆熟悉的人之外,誰又認得出誰是哪一路?
尤其在今日,秦二十七帝,秦俊燁,帝號燁帝,開烽火台,祭祖神,籌備厲兵,四域帝道強者聞訊,紛紛趕至,如此背景下,想要認出城內混入了一位神,而且是秦氏的祖神,簡直是天方夜譚。
一座無比聳高且龐大的祭壇屹立於帝宮中央,祭壇四周,圍列著秦族的赫赫精銳,那每一道甲胄下方,都包裹著一具帝道身軀,且都在真我之上。
細數之下,這些帝道真我的禁衛,竟不下兩萬餘眾。
再內圍,修為更高,清一色的帝道無暇,神色莊重的形成包圍,排列在神聖的祭壇下方。
而祭壇之上,站著一道氣質威嚴的身影,正是當今威懾四域的秦王朝之主,燁帝,秦俊燁,其身份,可謂與昔年的丹帝比肩,名副其實的東洲共主,四域之霸主。
若說除了天道殿以外,下界還有活著的神,燁帝便是當世之神,而且還是秦族至高神的代言人。
唯獨可惜一點,祭壇上除了燁帝,還站著十餘名佳麗,且個個容貌絕美,貌若天仙。
這些是燁帝鐘愛的妃子們,跟在燁帝身旁倒也並無不可,而今日祭祖儀式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上,站在祭壇嬉嬉鬨鬨,倒讓神聖的氣氛少了一股該有的莊重。
“吾,秦氏子孫俊燁,告慰列祖列宗,上稟天意祖神,孫兒自掌國以來,王朝繁榮,武道昌盛,四域升平,為延續祖上神道事業,故,開烽火,以生殺之法,助四域帝道渡涅槃,望祖神降下天道之意,為我神荒帝者打開神道之門。”
燁帝將香柱插進巨大的鼎爐中,對著遠方宮殿之頂屹立的一尊帝王像一拜再拜。
秦浩抬眸看去,見秦帝宮最高處屹立的雕像,雕刻的正是他的樣子。
嗡!
此時,隨著燁帝俯身叩拜,便見一道五彩繽紛的光柱從天而降,照耀在巨大的雕像上,將石像襯托得宛如真神下凡,充滿了神威。
“祖神顯靈了,祖神顯靈了……”
“這次烽火大演,四域帝道必有人成神啊。”
“這一切都是燁帝的功勞,吾等感激不儘。”一人仿佛是提前練好的一般,趁此情形,趕緊衝著祭壇上的燁帝躬身行大禮。
“感激燁帝賜予吾等神道之機。”
當即,湧入秦帝宮的四域帝道強者們,紛紛迎著祭壇上的燁帝叩拜,一瞬間,燁帝便成為了唯一的焦點,此時他的光輝要比那尊秦氏祖神像還要耀眼。
燁帝望著匍匐腳下不計其數的帝道強者,露出一抹冷淡的笑,隨後眼光朝著他的妃子們挑了挑,似故意炫耀一般,頓時,惹得眾妃子嬌笑不已,皆是露出崇拜之色。
看呐,這便是燁帝,大陸真正的王,唯一的王,他的意誌便是至高神的意誌,他的腳下,跪得是全大陸最強的強者。
“帝王,此事不可,開烽火設生殺,非涅槃成神正途,臣下蘇睿聯表王朝百位將軍和四部大臣,懇求帝王撤銷此舉。”
在這萬眾矚目的輝煌時刻,突然間,有一道刺耳的異聲響起,隨即便見王公大臣的隊伍裡,有一名二八上下的書生青年邁步而出,冒著被燁帝問罪的風險,跪在了祭壇下方。
蘇睿,其祖上出身北疆,據聞,有一名叫蘇策的先祖曾受隨至高神秦浩點撥,後蘇家跨海遷徙東洲,來到秦帝宮輔佐秦族,一代代人兢兢業業,唯秦族馬首是鞍,可稱得是忠肝義膽的賢良臣子。
然而,今日蘇睿冒然進言,在此關頭要求燁帝放棄烽火演武,無異等於觸犯了四域之主的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