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城的冬天寒冷並且陰濕,整個秋季,一場一場的秋雨不要錢似的下著,等到冬天來了,溫度已經低得駭人,但雪卻又不容易下來。說是北方吧,雪不夠大,不夠長,說是南方吧,它又年年下雪,來那麼一下子,讓人無法違心地說這裡是南方。
也許這就是處於中部的尷尬,哪邊都不靠,哪邊都沾點邊。
如果這是個人,估計就要被說是牆頭草了。
好在,寧城這樣的性子住久了的人也就習慣了,夏季空調伺候,冬季小鳥籠伺候,說起烤火的工具,那也是五花八門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北方那就是炕床,整個人坐到上麵,瞬間暖和,還得防著上火。
還有那種很醜的木架子暖腳器,放個小毯子在上麵蓋著不要太舒服。
像風扇一樣的烤火器,和四四方方的烤火器,那是最常見的。
還有一種奇葩烤火器,做得跟個凳子一樣,在裡麵放上炭火,人坐在上麵,特彆暖和。
以前在鄉下的時候,葉予初會收到一個堂哥葉東做的小暖爐,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小鐵罐子,拿鐵絲穿過鐵罐子的兩邊,做成把手,往罐子裡放炭火,可以提著鐵罐子在空中打一個圈,晃一晃,炭火就更加火紅。這是在鄉下破窗的教室裡唯一的溫暖。
說來,隨著家裡境況越來越好,小時候吃過的苦雖然還有記憶,卻都變得格外遙遠,葉東葉西這對堂哥堂姐從小在父母爺爺奶奶的身邊被照顧著,日子相較村裡的大多數孩子,還是幸福的,但也隻是在窮困中間顯得不那麼窮困。
現在兩兄妹一個在城裡初中寄宿,一個還在鄉下讀書,明年也能進城來讀中學了。
葉予初尋思著,給二伯打了個電話,嘟嘟幾聲之後,很快電話就被接起來了。
從電話那邊傳來二伯頗有生氣的聲音,“小初啊,這麼晚了有什麼事啊?”
旁邊二嬸聽說是葉予初,忙道,“我來說,我跟小初好久都沒說話了呢。”
許是日子好過些了,家裡蒸蒸日上,二嬸對葉予初一家也沒了以前的針尖對麥芒,多數時候都熱情得很,甚至帶上了一些巴結,有次葉予初跟堂姐葉西聊天,她透露,二嬸希望自家兩個娃將來也能進入百花釀裡麵做個辦公室工作,說是他們做父母的沒有那個本事,隻能乾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活,但孩子的話,他們還是更願意子女能夠做做白領,穿著得體地穿梭在辦公樓。
對此,葉予初樂見其成,二嬸願意讓孩子多讀書那是好事,鄉下人家這個年代開始流行一種風氣,覺得讀書無用,那些早早輟學外出務工的孩子比那些讀大學的孩子凡事都先行一步,早早賺錢養家,現在南邊搞開發,需要大量打工的人,去了就能賺比在家鄉多得多的錢。
而且,打工的這批人結婚早,生娃早,看起來完全就是人生贏家。
二嬸能夠考慮到讓孩子多讀書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