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房間,葉予初回憶著妹妹的點點滴滴,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冬。想到這輩子的變化,其實,這些都是有端倪的,父母的工作換了,交往的人變了,看待子女的方式也有了變化。
之前在農村,大家都是一樣的,子女越多越好,以後有人養老,有老來福,誰家子女多,誰家就興旺,窮不窮的都不太在乎,基本都差不錯窮。葉爸爸葉媽媽自然也一樣,希望多生幾個孩子,人多力量大嘛,不說養老,就是以後他們去了,孩子多,孩子們也能相互扶持下。
到市裡來之後,工作有保障,養老國家養,孩子要精心教育,再一聽什麼上大學,出國留學,這都是要花大錢的事,突然就覺得還是得多存錢,兩個孩子以後教育、成家花銷都不小。
環境的變化一定會導致思想的轉變,葉予初知道父母的這種變化是好的,就是有些接受不了妹妹被蝴蝶掉了。
沒精打采了幾天,葉予初心裡空落落的,小時候因為妹妹的病,她一帶著妹妹玩,就被父母說,家裡本就不富裕,因為妹妹的病愁壞了,好在那時候大家都不富裕,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可是後來長大了,到了大地方讀書,葉予初才感受到生活深深的惡意,原來這世上的人差距是那麼大的,這讓她變得自卑起來。唯一讓她安慰的是她的成績比那些條件好的孩子好不少,隻是這種隱秘的驕傲到了高中沒有維持住,腦子算不上聰明的她,在市重點學校沒有任何優勢,再加上無人指導,自己瞎學,又不願意問老師,最後越學越沒勁。
越是好的學校,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越多,她們穿著打扮好看又時髦,有的甚至頭發還燙成好看的波浪卷,用的東西吃的東西應用儘有。她呢,本來就很自卑,加上一個季節就三套衣服,換來換去就那幾件,還要穿上幾年。
葉媽媽因為要操心妹妹的身體,很少關注到她,她很怕冷,冬天總是覺得衣服太薄,說過一次冷,葉媽媽隻說多穿一件,實際上外套太薄根本穿不了多的衣服,她一年一年的凍過來。她住在學校的被子蓋著還是冷,說過一次,葉媽媽說怎麼可能。本就不多言,也不會照顧自己的她,就這麼冷著,在大冬天裡從早上六點鐘熬到晚上十一點,身體漸漸吃不消,總是感冒生病,父母卻總是說她穿得太少,都怪她自己。
後來的許多年,她都覺得生病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是一件會被罵的事,她常常責怪自己。
那時候她憎惡學校,想要逃離學校。成績下降的她連唯一可以用來維持自信的資本也消失了,總是寒冷的冬天讓她畏冷如命。
她不得不承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多麼希望沒有這個妹妹。
沒有她,她會得到葉媽媽更多的關心,沒有她,葉爸爸不用這麼辛苦地賺錢,而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兒女的成長。
可是,妹妹也很可憐,那麼小就生了那麼重的病,從不能玩鬨,總是眼巴巴的看著彆人玩耍。
山前山後各有哀愁,有風無風都不自由,木已成舟放任自流,心如枯木不等春秋,人來人往各懷心事,有雨無雨皆為過往。另一時空的一切始終都是要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