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隴陵王(1 / 2)

[]

隴陵關地處興國和蠻荒邊界,城外那幾座山,是這世上所有殞命之人的白骨堆,陰氣環繞不說,還經常幻化出極邪之物,是以城中常有鬼、妖進犯。白骨堆不在興國的地圖上,因此也沒有名字,隴陵關裡的百姓管它叫“骷髏山”。除此之外,關內也不時會有其他兩“國”的“人”進出。

嚴格說來,這兩“國”說國不算國,說“人”也不算人。

群山包圍之中,有一扶伏國。扶伏原是興國癔病和瘋癲之人的流放地,太祖皇帝將這些人抓到山坳裡自生自滅,不許其過關,為的是不讓瘋病傳給下一代,以保證子民的精神健康。這些瘋病之人本就不受控,聚到一起難免行本能之事。後代繁衍生生不息,竟逐漸發展出了一定規模,就成了扶伏國。國人之中,好的與正常人無異,差的肢體畸形、粗鄙低智。

過了扶伏國,還有了挹國。了挹人介於人和獸之間,全身長滿堅硬的粗毛,四肢奔跑,不跑時則直立行走。他們有語言沒文字,靠打獵為生。

隴陵關關外環境如此複雜,皇帝自然要挑個鎮得住的大凶之人來管理。整個興國上下,鬼將軍晏臨川出名暴戾凶狠,是駐守邊城的不二人選。

不二歸不二,忌憚也是真的。自古皇帝都多疑,更何況對方是晏臨川。“鬼將軍”無父無母、不娶妻、不生子,孑然一身,沒有軟肋,無處拿捏。

為免他擁兵自重而失控,皇帝又分封同父同母的親弟弟為隴陵王,就藩隴陵關。

隴陵王李啟倒也稱職,就藩之後隔三差五巧立名目請晏臨川到王府來,閒談間各種套話,隨時掌握晏將軍的一舉一動,再向皇帝彙報。

晏臨川本就沒有無奪權的意願,隴陵王的步步緊逼,他隻當看不出。麵對隴陵王的頻繁邀請,他去與不去各占一半。若一段時間推脫的次數多了,隴陵王懷疑得緊了,他便去一回;可若應的次數多了,隴陵王蹬鼻子上臉,覺得他好擺布,他便又有一段時間不會去。因此二人關係雖暗流湧動,麵上也還過得去。

今日隴陵王又以貴人到訪之名大宴賓客,想來是聽說了晏臨川近來屢屢不在關內,關外又沒聽聞什麼大亂子,疑心晏臨川在暗中有所動作。

為避免橫生枝節,晏臨川應了邀請,如約來到隴陵王府。

作為王府常客,他與門房打過招呼,便也不用人引領,自行往宴會廳去了。

廳內人聲鼎沸,“鬼將軍”的聽覺自然異於常人,在院裡就將隴陵王與他人的談話悉數聽了個真著。

“哈哈哈哈如此說來,斬妖除魔之事亦是佛門能事,本王自會向皇兄薦舉,偌大一個國家,又何必倚靠一人!”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眾生皆具魔性,所謂的斬妖除魔,不過斷惡修善罷了。”

“如今仙妖人魔並起,若不是正道漸落,皇兄也不會重用大凶之人。此確為一招險棋啊!”

宴會廳門旁候著的小廝見晏臨川朝這邊過來了,生怕屋裡主人的話被“鬼將軍”聽了去,忙不迭高聲道:“晏將軍到!將軍裡邊請!”

屋內的談話聲登時低了下去。待晏臨川進門,隴陵王已笑意滿盈起身過來迎接了:

“晏將軍平日殺敵辛苦,百忙中能賞臉前來,本王甚是感激。”

身旁幾個與王府素來有交情的貴族出言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