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人的下場不太好,於清皇室而言,絕對是一個不可觸碰的禁忌。
據沁柔所了解到的,天聰十一年,多爾袞被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崇德三年,降郡王;崇德六、七年,因在鬆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複立為親王。
崇德八年,太宗皇帝皇太極駕崩後,以輔政王身份輔佐太宗皇帝第九子即先帝福臨即帝位;順治元年,帶領清軍入關,問鼎中原;次年,被授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十一月,被尊為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爾袞病死於喀喇城,時年三十九歲,詔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順治帝發現多爾袞生前謀篡大位之罪,詔削爵位,撤享太廟,並罷孝烈武皇後諡號廟享,逐出宗室,財產入官籍。
這個人的一生,生得轟轟烈烈;死後也波瀾壯闊!
沁柔敢說,清朝再沒有哪個親王郡王,有如他一般波瀾起伏、浩蕩不可擋的一生。
康熙皇帝不知是何心緒,但沁柔聽得心驚肉跳!這是她能聽的嗎?
“待朕如先帝一般幼齡登基,汗阿瑪與皇瑪嬤吸取了教訓,不再由宗室裡選任攝政王,而是設立四位輔政大臣,並由皇瑪嬤一旁輔政,為朕年幼時穩定大清江山。……”
皇帝好可怕!沁柔隻在心中呐喊!他是不是要她死,不然怎麼用這樣平淡的語氣,說那麼多清皇室的、還有前朝上的禁忌。
“後來,蘇克薩哈被逆賊鼇拜以莫須有的罪名抄家、下獄、斬首,嫡支旁係皆流放;皇後瑪法索尼也垂垂老矣,高齡而逝;逆賊也終於叫朕鏟除了。”聽到這裡,沁柔能明顯感覺到皇帝心中有意氣風發之感。
“不過朕親政不過兩年,前朝後宮如今的局勢都是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不宜大動,四個大字就寫在當今的局勢大勢上。而未儘之言,皇帝也未有繼續說下去言明的意思。
沁柔發現,不知何時,禦書房裡已沒有任何奴才伺候,她努力回憶著,好似在最初的時候,皇帝便揮手讓奴才們下去了。
沁柔一時竟不知是好是壞!好則隻要皇帝不說,她可以保證將皇帝所言儘數做耳旁風。絕不往記憶裡裝上一言半語。
壞則,她從不想做解語花的人設,如今皇帝言明,雖則含蓄,卻也能聽出一二言語,她又該做何反應。
沁柔斟酌著回答,“皇上是帝王,治大國,奴才愚笨,不懂彆的,但能從處置逆賊鼇拜一事上看出來,皇上是有盛世之才,且是帝王明君之相的。能與皇上相較的,屈指可數,無一不是大才之君。”
儘量不去犯忌諱,又要儘量不令言之而無物,沁柔覺得,她當年坐在高考的考場之上,都沒這麼絞儘腦汁,“奴才以為,皇上會是一名極好的帝王,與唐皇漢武比肩。”
畢竟當年不懂事,高考的重要性耳濡目染,未有真正經曆;但她如今是在經曆生死考驗啊!一個回答不好,她丟的,就是株連九族的命啊。
至於敷衍過去,沁柔遵從直覺,愣是沒敢選擇了這一條看似最簡單的路。
“奴才素來愚笨些,或有不妥處,請皇上費心教一教。”沁柔又補了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