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有大約一半的火藥顆粒大小不一,李唐讓人將這些顆粒重新揉成團,再刮一遍,直到刮成大小均勻的顆粒為止。
而那些已經做好的大小均勻的火藥顆粒,李唐則命人分成五份,放在太陽底下曬乾,並且囑咐道:“記得有人問起來,不要如實回答,不得外泄,明白嗎?”
眾人紛紛稱是。高師曲還說道:“小人會親自帶人看管,晾曬的院子不讓其他人進來。”
“很好。”
此外李唐也不知道對於昌化式步槍來說,火藥的顆粒做多大比較好。所以隨後李唐又命人做了不同大小的顆粒火藥,差不多弄了十多種大小的,每種都做五份,準備最後拿到靶場上去一一試驗。
兩天後,所有大小的顆粒火藥都曬乾了,期間高師曲真的親自帶人看管,晾曬的小院子直接被封了起來,任何人不得出入。
李唐查看了一番,確定這些顆粒火藥都已經曬乾了,於是便命人用這些顆粒火藥製作定裝彈,然後帶到靶場去打靶試驗。
在打靶的時候,李唐心中其實還是有些緊張的,畢竟顆粒火藥關係到日後自己兵馬的戰力強弱,這是關乎生死的事情。雖然自己在製作的時候都是按照後世知識一步步做的,可實際上的威力如何,李唐也沒有親眼見過,所以此時心中還是有些不安。
而實際的打靶結果,總算讓李唐鬆了一口氣。
雖然大多數的顆粒火藥效果都一般,有的因為火藥的顆粒太大,威力甚至不如粉狀火藥。但有幾種小顆粒的火藥表現卻非常良好,用這種小顆粒火藥製作的定裝彈,打穿了一百五十米上的兩層盔甲。尤其是其中一種,更是打穿了兩百米上的兩層盔甲!
這種聞所未聞的強大威力,讓高師曲和火藥工坊的夥計,以及靶場眾人目瞪口呆,眾人從未見過如此大威力的火藥。
特彆是典史馬川,此時已經張大了嘴,隨即又大笑了起來,對著李唐說道:“哈哈,太爺,要是咱們數百兄弟都用昌化式步槍裝備這種火藥製成的定裝彈,站在兩百步外不間斷的齊射,彆說是土匪了,估計就算是北方的蒙古韃子和東奴也不是咱們的對手,全都是活靶子!”
李唐也是笑了起來,不過卻沒有馬川這般輕鬆。
昌化式步槍加上顆粒化火藥製成的圓頭定裝彈,威力的確是非常強大,至少在大明萬曆年間,在各種類型的火銃之中是無敵的,甚至比歐洲人的製式火器都要好。
不過即便如此,昌化式步槍的射擊速率也沒有達到碾壓騎兵的程度,甚至對陣精銳的弓箭手,昌化式步槍的優勢也不是很明顯,畢竟此時弓箭的射速還是很快的。
而且不管是蒙古騎兵還是八旗鐵騎,甚至是明軍中的精銳家丁,隻要拚死一戰,都可以在密集弓箭的掩護下,頂著昌化式步槍的火力衝到跟前。
而一旦與敵人的騎兵近戰,裝備昌化式步槍的士兵必然會遭到巨大的傷亡。
當然,前提是這樣做的敵人,肯定會在衝鋒的時候承受巨大的傷亡,李唐預料不會有幾支軍隊能有如此巨大的承受力,特彆是人口基數小的滿清。
“刺刀啊!必須要裝備刺刀才行。”
李唐心中暗道:“總不能軍中再長時間編製長槍手和刀盾手,所以刺刀的研發也要提上日程了。”
在李唐的計劃中,將來自己麾下的軍隊應該是清一色的火器軍,所以混編長槍手和刀盾手隻是權宜之計,等到刺刀研發成功並且大規模裝備部隊之後,肯定是要淘汰長槍手和刀盾手這些近戰兵種的。
雖然此時同時代的西班牙,甚至是其他歐洲國家,還普遍編製了槍兵、戟兵用作近戰,但是李唐卻不準備效仿,而是準備一步到位,直接用刺刀替換到槍兵。
至於火力不足的問題,李唐準備在將來研發幾種火力支援火器,比如改良一下虎尊炮,或者是後世滿清裝備的抬槍,還有此時明軍裝備的“九頭鳥”,這些都是可以打散彈的火器,用來補充火力上的不足,都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此時確定了最優的顆粒火藥大小,李唐便帶著高師曲等人回到火藥工坊,命人將這種顆粒火藥作為模板,在模板的尺寸繼續微調顆粒大小,以達到更好的優化效果,最後火藥工坊又製成了十三種大小略有差彆的顆粒黑火藥,算是之前版本的“優化版本”,然後李唐命人再次進行打靶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