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鑄造火炮(二)(2 / 2)

更為重要的是,一千斤左右的中輕型火炮安裝上炮車,一匹馱馬就能拉著跑,可以讓李唐的火炮部隊擁有極大的機動力。

這時羅丙辰問道:“太爺,這種定裝炮彈是不是也用油紙做外殼?”

李唐說道:“定裝炮彈基本與定裝步槍彈一樣,都是做成圓柱體,前麵是圓柱型鉛彈頭,後麵是軟木尾部,再後麵是火藥包。不過定裝炮彈不能用油紙包裹,而要用絲綢!”

李唐也是根據後世的經驗,在三百多年後,西方炮手已經有人開始使用貴重的絲綢來包裹炮彈和火藥,製造出了簡陋的定裝彈,不過並沒有普及開來,炮彈的主要形式還是沒有形成定裝,直到鐵質彈殼的出現。

隻是李唐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傻了眼,絲綢是什麼?那都是錢啊!

左益朗更是直接說道:“太爺,雖然目前咱們昌化縣收入很多,但也不能這麼糟蹋銀子啊!那可是絲綢,以後真要打起來,光是絲綢的開支就能拖垮咱們昌化縣!”

此時眾人都很震驚,但是李唐卻淡定的說道:“本縣之所以選擇用絲綢製作定裝炮彈,是因為炮彈和步槍的鉛彈不同。如果還是用油紙包裹的話,火炮在發射後,炮筒內肯定會有燃燒過後的殘餘碎屑,這些紙屑不但會增加清理炮膛的時間和難度,而且會埋下隱患,一旦炮手因為緊張沒有清理乾淨,就會在炮膛內積累下來,最終引起火炮炸膛!”

說到這裡,李唐盯著眾人,正色說道:“與咱們昌化縣將士們的生命比起來,和未來戰事的勝負比起來,使用絲綢,多花些銀子並不算什麼大事!銀子花完了,再賺回來就是了,這點自信本縣還是有的。”

眾人聞言也是無法反駁,隻好聽從李唐的安排,雖然眾人心中還是非常心疼,但是卻沒有辦法。

隨後李唐便做了具體的部署。

火炮工坊主事鄭艾立即帶著一眾工匠,開始按照定型的數據批量鑄炮,李唐給出的數量是第一批次先鑄造十門新式火炮出來。

至於那門銅炮,李唐也沒有讓人重新熔煉,而是讓工匠裝上炮架,放到昌化縣的城牆上去,現在昌化縣的城牆上還沒部署火炮,這門銅炮將是第一門,意義重大。

隨後李唐又讓大使羅丙辰安排火藥工坊,開始按照新式火炮的口徑製作定裝炮彈。

至於定裝炮彈所需的絲綢,目前自然不可能派人去江南采購,幸好昌化縣內也有商鋪售賣,隻是質量差、數量少,但是用來臨時救急用也是夠了。

李唐計劃著以後定裝炮彈開始大規模、批量生產之後,要通過張義楚或者是崔雲逸建立采購渠道,源源不斷的從江南各地大規模采購絲綢,如此價格方麵也可以降下來一些。

李唐還給這種新式火炮也定下名字,就叫做“昌化式火炮”,簡單而又直接。

“昌化式步槍和火炮的試射暫時推後,等到這批昌化式火炮鑄造出來之後,再確定具體的時間,一同進行試射。”

“是。”

部署完畢之後,李唐回到冶煉工坊,這幾天李唐一直住在這邊,處理日常政務也是在這邊。

此時各個工坊的新址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按照左益朗的估計,再有十來天就能陸續竣工了。

在縣衙給予了足夠的工錢和夥食後,雇傭的民夫和工匠爆發出了很大的動力,各個工坊的新址都可以提前幾天完工。

“太爺,目前各個工坊新址的夥計已經全部招募完畢,並且進行了相關的訓練,以及嚴格的保密培訓,所有新招募夥計的住址、家眷成員等,也都登記造冊,並且核實無誤了,現已經移交給柳主簿存放在架閣庫內。”

入夜時分,在冶煉工坊的一間屋子裡,左益朗正在向李唐稟報進展,李唐聽完之後很滿意,說道:“各個工坊新址的修建如此迅速,左縣丞是功不可沒的。”

“這些都是下官應該做的。”

“本縣與大佛朗機商人阿方索約定的交貨時間是二月,各個工坊新址建好之後,便要立即開始投產,優先將阿方索的訂單生產出來儲存,不要耽誤了時間。”

“是。”

左益朗說道:“此事下官一定辦妥。”

隨後左益朗說道:“此外還有一件事,屬下決定應該慎重一些。”

“什麼事?”

“就是新式火銃、火炮試射的事情。”

左益朗說道:“這邊興建了大批工坊,其實已經引起周邊的感恩縣等地縣衙注意,隻是因為工坊尚在我昌化縣境內,所以沒能鬨出糾紛來。”

“如果太爺大張旗鼓的試射火器,肯定會引出事端,一個不好就會被劉知府責罰,所以太爺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李唐點了點頭,說道:“如此,本縣還真要做些防範措施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