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火銃大躍進(一)(1 / 2)

十二月二十四日,鐵冶所新址。

此時火銃工坊和火炮工坊已經先後竣工,火藥工坊也快要完工,於是李唐在馬川帶隊護送下,趕到了鐵冶所新址,準備進行下一步的計劃,那就是開始打造火器。

葡萄牙商人阿方索帶來了一杆火繩鳥銃,李唐也將這杆鳥銃放在了羅丙辰這裡,讓火銃工坊的工匠進行研究。其實對於這些工匠而言,鳥銃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困難,所以這杆鳥銃也隻是參考而已。

不過這幾天李唐在忙碌的時候,對於製式火銃的選擇,也開始有了一絲猶豫,因為明代的火銃種類實在是太多了。

先不說《神器譜》中記錄的多大數十種火銃,單說一些比較有名的,像後世人儘皆知的鳥銃、三眼銃之外,還有射程遠、威力大的魯密銃,連發的迅雷銃、掣雷銃,還有手銃等等。李唐想從這麼多的種類中選出一種批量打造,其實也是比較糾結的。

目前明軍中大規模裝備的火銃其實就是兩種:鳥銃和三眼銃,南方明軍以鳥銃為主,北方明軍以三眼銃為主。

魯密銃雖然射程和殺傷力是最強的,但是製作工藝繁雜,對於工匠的要求太高,成本也很高昂,所以明軍隻是小規模裝備而已。

至於迅雷銃、掣雷銃這些連發火銃,雖然火力強大,但是裝填過於繁瑣,而且故障率也是相當的高,所以在明軍之中隻是零星裝備而已。

這幾天李唐經過仔細的思考,最終定下了準備裝備的火銃種類,不是鳥銃也不是魯密銃,更不是射程近、威力小的三眼銃,而是米尼步槍!

米尼步槍在曆史上是法軍奧爾良獵兵隊上尉克勞德·愛迪爾內·米尼於1849年左右開發出來的前裝速射槍,當時法軍在北非戰場上對抗阿爾及利亞革命者時,發現法軍的火槍不能持續保持猛烈的火力,吃了很大的虧。

於是米尼大膽的對法軍步槍進行改進,先是創造出來了一種新式步槍彈即米尼彈,之後為了配合這種新式槍彈,米尼經過反複設計,開發出了一支新式步槍,這就是著名的米尼步槍,也就是第一種大規模裝備軍隊的線膛槍。

不過李唐還是比較謹慎的,雖然自己知道米尼步槍的大致構造,畢竟這種東西在後世的網絡上已經算是爛大街了,幾乎動動手就能查到,但是以此時大明工匠的技藝是否能完美的複刻出來?李唐還是有些疑問的。

於是到了鐵冶所新址之後,李唐便叫上羅丙辰來到火銃工坊,很快工坊主事吳然便帶著兩個骨乾工匠前來聽候調遣。

一個四十多歲的工匠名叫楚河漢,工坊人稱老楚,另一個年輕一些三十多歲的工匠名叫王岩。經過這幾天的熟悉,這兩個算是三十多個火銃工匠裡麵技藝最好的了,所以被主事吳然提拔出來,作為自己的左右手。

眾人見到李唐後少不了行禮,李唐與眾人寒暄了幾句,便說明了來意,那就是要進行一場火銃大躍進,開始研製打造昌化縣自己的精良火銃。

其實對於李唐而言,米尼式步槍的製造技術並不難,李唐隻要把設計圖畫出來,這些火銃工匠經過鑽研,完全可以仿製。

但是李唐要打造的米尼步槍肯定是燧發槍,而且還是線膛槍,要製作膛線就需要手工拉床。好在這種拉床對精度要求不高,李唐隻要將設計圖畫出來,一般手藝不錯的鐵匠就能將手工拉床仿製出來。所以前期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足,李唐也想讓這些工匠先仿造一杆鳥銃,看一看他們的技藝如何,做到心中有譜。

聽到李唐要先打造一杆鳥銃試看眾人手藝,吳然便說道:“太爺放心,火銃工坊修建的同時,小人便已經開始準備工坊所需的所有物件和設備,目前已經全部齊備,隨時可以進行打造。”

李唐說道:“那好,現在咱們就過去,本縣這段時間就待在這邊了。”

“是。”

羅丙辰等人聞言非常高興,李唐如此重視鐵冶所新址這邊,也給了眾人一個表現的機會,自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眾人隨後簇擁著李唐來到工坊的“工作區”,這裡已經分了好幾個區域,有專門打製相應鐵料的,有製作銃管的,有製作其他各種配件的,有專門組裝火銃的,各組互不乾涉,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速度和質量。

很快吳然就安排好了人手,一眾工匠也開始忙碌起來,李唐則在一旁仔細觀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