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發炎(2 / 2)

此時大明上到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都是以喝黃酒為主,市麵上的酒坊也多是釀製黃酒。白酒雖然也有,但此時的蒸餾技術並不是很過關,白酒裡麵的雜質很多,口感也不好,所以並不被人喜歡。

這就給了李唐一個很好的機會:“那就釀高粱燒酒吧,二鍋頭!”

李唐打定主意,便將典史馬川找來:“你帶人到市麵上收購高粱,一定要顆粒飽滿的,最好是能夠找到能夠大量且穩定供貨的商賈。”

馬川疑惑的說道:“太爺要高粱做什麼?咱們瓊州府這邊不習慣吃高粱,那些商賈從北麵運來的高粱,大多都是用來喂牲口的。”

“喂牲口?”

李唐笑了起來,如此最好,高粱的價格就不會太高,正好給自己省錢了。

“本縣要釀酒,你今天就帶人去收購高粱,去稅課局領取現錢。”

馬川領命退出了東花廳,不過依然自言自語:“太爺這是要喝酒?可是高粱能釀成什麼好酒啊,反倒不如直接買些紹興黃來。”

兩天後,馬川便帶人將昌化縣的大批高粱全部買了回來,一共是五百四十二石。

本來高粱在瓊州府這邊就是“小眾”糧食,所以價格很低,五百多石才花了不到一百兩銀子,算下來一石高粱才一錢五。

李唐命馬川將這些高粱全部運到縣衙庫房內,然後便開始在城內尋找酒坊的合適地址。

昌化縣城內的房屋價錢都很低,買下一處作為酒坊不但省錢,還非常省時間。

李唐隻轉了一天,就在成西定下了一處院落,一進的院子房屋倒是不少,七間房屋足夠酒坊使用了。而且這處院子價錢也很低,隻需要六兩銀子就能買下,李唐當即買下,讓一個衙役跟著賣主先回縣衙戶房辦理過戶。

隨後李唐自己一個人在院子裡轉悠,暗道:“酒坊的房子和高粱都有了,但是釀酒最重要的是酒曲,還要找來上好的酒曲才行。”

其實李唐也知道一些製作酒曲的辦法,隻是從未實際操作過。此時的大明雖然流行喝黃酒,但是白酒也不是沒有,所以會製作酒曲的釀酒師傅還是不少的,李唐也沒必要事事自己動手。

於是李唐在院子轉了一會兒,便回到縣衙,開始安排人手籌建酒坊。此時縣丞左益朗正在盯著燈具工坊那邊,李唐也隻有自己調配人手了。

“雇用釀酒師傅?還要買來釀白酒的上好酒曲?”

馬川聽著李唐的吩咐,說道:“太爺,現在城外的鄉間也有百姓自釀的小作坊,直接買過來就是了,為何非要自己建酒坊啊?”

“再說了,這白酒也不好賣,賺不到銀子的。”

李唐擺手說道:“按照本縣的吩咐去辦就是了,兩天之內,要給本縣雇到十名釀酒師傅,再雇五十個夥計,酒曲也要齊備,明白嗎?”

馬川不敢怠慢,當即領命前去找人。

隨後李唐又找來壯班班頭劉鬆雨,讓其派人將酒坊院子打掃一番,然後再按照自己列下的清單去采辦釀酒所需的各種物件,比如蒸鍋、天鍋等等,也要在兩天之內采辦齊全。

“酒坊辦好之後,先出酒運轉起來,然後可以將酒坊附近的院子再買一處,作為生產酒精的地方。”

李唐靠在東花廳的椅子上,心中暗道:“將來這裡也可以作為軍隊的後勤工坊,除了生產酒精之外,棉紗布、各種隨軍藥品等等,也可以在這處工坊生產。”

“至於主事之人,不妨先讓醫學訓科施百穀乾起來,此人應該能撐起這攤。”

李唐心中想著,隻是所謂的後勤工坊並不著急,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燈具工坊和酒坊先正常投產。

兩天之後,馬川和壯班班頭劉鬆雨都完成了任務,十名釀酒師傅、五十名夥計,以及酒曲和一應釀酒物件全部齊備,全部被李唐安頓在酒坊那邊。

“太爺,之前買回來的高粱也都運過去了,酒坊什麼時候開始乾?”

李唐想了想,說道:“先不著急,本縣明天去一趟酒坊,先教會那些釀酒師傅怎麼乾再說。”

馬川當場愣住:“太爺還會釀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