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籍除一般應役的民戶外,還有儒、醫、陰陽等戶。軍籍除一般供應軍役的軍戶以外,還有校尉、力士、弓、鋪兵等。匠籍,登記手工業戶,向朝廷承應工匠差役以及廚役、裁縫、馬、船等。另有灶籍,登記製鹽戶。
黃冊的編造程序是,由政府仍把戶帖發給各戶,每年填報,由地方官核實其丁口、田宅及資產等的變動情況,逐年累計的材料作為十年大造黃冊的依據。
黃冊共造四份,上送戶部,布政使司、府、縣各存一份。因送戶部的冊子表麵用黃紙,所以叫"黃冊"或"戶口黃冊"。
原本大明對編造黃冊很重視,規定發給各戶的表冊,必須由本人填寫,或本戶自報請人代寫,如有隱瞞作弊,家長處死,家屬流放化外。
可是如今的黃冊已經是一本本廢紙,百姓為了躲避日益繁重的徭役而隱瞞人口,甚至投靠士紳充當佃戶。而士紳同樣也會作弊,將人口分為若乾小戶,以免除征發。
張義魯不是讀死書的書呆子,對魚鱗圖冊和黃冊上麵的弊端心知肚明,更知道其中的利害,一旦開始重新核查,昌化縣的士紳,甚至是普通百姓都要鬨起來,到時候一縣之地都要動蕩的!
“太爺這是要乾什麼?”
張義魯眉頭緊鎖,暗道:“原本以為太爺籌建工坊是為了賺錢,可是清查魚鱗圖冊和黃冊,整頓架閣庫是什麼意思?難道太爺真的要革除弊政!”
張義魯不相信,因為如今整個天下都是弊政叢生,李唐一個小小的正七品知縣能乾什麼?難道還能把天給捅一個窟窿嗎?
“唉!”
張義魯思索再三,隨即打定主意:“也罷!既然太爺要做,我便將架閣庫的諸多問題統計一番,呈報給太爺頂多好了。”
在張義魯看來,也許當李唐清楚的看到魚鱗圖冊、黃冊後麵隱藏的利害關係,也許就知道進退了。
可是張義魯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李唐已經趕到了鐵冶所,正在帶人清點這段時間打造出來的兵備。
“太爺,現在鐵冶所正在全力打造新式紡紗機,這些兵備都是前段時間打造的,差不多已經足夠裝備現有人馬了。當然,新招募的兩百鄉勇還要等一段時間,隻能先用原先裁換下來的鐵尺和哨棒了。”
李唐點了點頭,說道:“將這些兵備全部發放下去,本縣稍後就派人來取,鐵冶所這邊要做好記錄,出了多少都要一一登記。”
“是。”
隨後李唐回到縣衙,命衙門守衛班頭章曠帶著手下的一哨弓兵前往鐵冶所,在兩天之內發放全部的兵備。
“馬典史和宋巡檢手下的人馬要全部裝備到位,兩天之內必須做完。”
章曠領命。
“幸好現在儋州那邊沒什麼動靜,可以騰出手來辦正事了!”
此前儋州知州任宏遠壓製商賈,想要抵製肥皂工坊的生意,可是很快就被周圍各縣孤立,李唐的肥皂生意不但沒收到多少影響,反而因為各縣商賈的全力營銷而銷量大增,收入更加豐厚。
就連儋州的商賈都暗中大批進貨,肥皂在儋州大賣特賣,任宏宇見狀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阻止。再加上任宏宇手中的家丁已經被李唐消滅殆儘,所以暫時也偃旗息鼓,沒有什麼動靜了。
這天傍晚,李唐來到架閣庫,見張義魯正帶著兩個書手查閱魚鱗圖冊,便進去勉勵了幾人一番,。
不過李唐隨即便微微皺眉,想到自己要重新丈量全縣土地、清查人口,就一定要有個理由,總不能直愣愣的就開乾:“要想把昌化縣打造成根據地,清查土地人口是必須的,隻是現在還差一個契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