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供貨商和銷售商(2 / 2)

這下,張義楚和崔雲逸都吃驚的瞪大了眼睛,要知道一百台織布機就能有這樣的產量,即便是江南那邊的豪商,也是做不到的!

李唐自然不是在吹牛,明代《海鹽縣圖經》曾有記載“紡者日可得紗四、五兩,織者日成布一匹”,《嘉善縣誌》記載“東南鄉婦女日織三匹者,然小而粗,不如鬆江遠甚”,“婦女勤紡織,早做夜休,一月常得四十五匹”。

李唐打造的飛梭織布機效率是普通織布機的四倍,如此算來,一百台飛梭織布機月產一萬八千匹棉布,其實是一個底線,一個月兩萬匹棉布的產量是正常水平。

此時李唐給了張義楚和崔雲逸肯定的答複,二人頓時欣喜若狂,如此的話,這可是一筆大生意,而且收益會異常豐厚!

於是崔雲逸激動的說道:“啟稟李知縣,如今廣東的棉紗零售是五兩三錢一石,小人便給李知縣一個低價,四兩五錢,如何!”

李唐自然不會一口價就答應,於是笑而不語,目光看向了張義楚。

張義楚自然明白,說道:“崔掌櫃,太爺的紡織工坊已經建成,很快就能投產了,每月所需的棉紗都是巨額,產出的棉布數量也是非常巨大的,這其中的收益有多大,你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以在下的想法,你還是將棉紗的價格再降低一些,否則太爺不滿意,隨時可以派人去瓊州府,甚至是廣州城尋找供貨、收貨之人,到時候你就虧大了!”

崔雲逸沉吟了片刻,說道:“這樣吧,小人給李知縣四兩二錢每石,這已經是非常低的價格了。”

李唐說道:“每石四兩,可以的話,咱們就談一談棉布的收購價,不可以的話,本縣就不耽誤崔掌櫃時間了。”

“可以!”

崔雲逸急忙說道:“咱們就以四兩每石成交!”

“好!”

李唐問道:“如今棉布的行市如何?”

“不瞞李知縣,張掌櫃也在這,應該也知道一些,小人從民間零散織戶收購棉布的價格,平均是八錢一匹。”

“至於李知縣的棉布,小人就加一錢,按照九錢一匹收購,如何?”

李唐搖頭說道:“本縣出產的棉布是一般棉布的兩倍寬,而且質量也會更好,如此實在的棉布隻值九錢一匹,價錢太低了!”

李唐提前做過估算,一石棉紗大概可以紡織六匹半棉布,如此算下來的話,每匹棉布光是原料的成本就在六錢多,加上人工等各項成本,一匹棉布的成本將在八錢左右!

崔雲逸用九錢一匹的價格收購,簡直是將價格壓到最低了,隻留給李唐每匹布一錢的盈利。此人是常年做棉布、棉紗生意的精明商賈,李唐可不相信他算不出大概的成本來。

於是此時李唐也不再繞彎子,說道:“每匹一兩二錢,不講價!”

“太高了,小人實在沒有賺頭啊!”

看著“哀嚎”的崔雲逸,李唐笑著說道:“崔掌櫃如果不滿意這個價格,那今日之事就算了。”

“這、這……”

隨後崔雲逸換上了一副笑臉,說道:“也罷!李知縣本就是有名的李青天,小人也樂得與李知縣做生意,就按李知縣的意思辦。”

隨後李唐便讓張義楚代為擬定合約,與崔雲逸簽字畫押。

李唐與崔雲逸約定,在七月底之前,要給李唐運來三千兩百石棉紗,八月底運來第二批棉紗,同時將紡織工坊的第一批出產棉布收購走。

與此同時,左益朗已經張貼出了招募女工的告示。

明代的紡織工坊廣泛使用女工,已經是百姓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萬曆朝的首輔徐階大肆經商,就曾經開了一間規模很大的紡織工坊,當時就雇了很多織布女工,每年生產大量織物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所以左益朗的招募事宜進展非常順利,超乎李唐的預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