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長安未央 0224半山傳道(1 / 2)

寂靜武裝 玄不可道 8781 字 2024-04-06

自從注冊加入了在“網上”的“稷下學宮”後,威靈就在不同的板塊,仔細搜尋他感興趣的信息。

往往隻需要很少的帝國錢,就可以查看許多術士的個人體會和心路曆程,花上一兩個勳值,就可以閱覽高階術士許多獨特的修行實踐和設想。

但最終,威靈卻感覺,收獲有些泛泛。

在一些術法探討的板塊,倒是發現有一些前瞻性的純學術性的討論,但都僅限於猜測,很多就是局限於某一種靈力的特性,進行部分在實操層麵的延伸。

唯有一篇更加純理性的小帖子,認為源靈世界和現實的顯化世界之間,其不同空間之間的壁壘,應該很小,不然為什麼中階的術士,能力稍微強一點的,都可以進入源靈世界。

而且這個帖子的主人有個觀點,他認為隻有術士的精神力,也就是說念力、意識、神識這類力量,是不存在空間與時間的禁錮的,心念所至,可以是過去未來,也可以是宇宙八方。

對這個觀點,威靈非常認可,他雖然無法化身為能量體,卻已經用“心眼”觀看了好幾次能進入源靈世界的高手了,比如維克托、烏古瓦、楊箬蘭等。

從這篇短小的帖子,威靈再次確認了一個認知,那就是能量是無限的,顯化世界、源靈世界,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真正製約術士能力的瓶頸,還在於施展術法者的精神力。

古人有雲,我思故我在,沒有足夠強大的精神力,境界高也沒有用。

基於這些判斷,威靈刻意去尋找有關提升、淬煉精神力的方法,可惜,這是個正在轉型的世界,術士界還是缺乏能提出高屋建瓴淬煉神識方法的高手。

威靈有過思考,遠古的練氣士餐風飲露,煉精還神,最後斬卻三屍,元神飛身,該不會就是智慧型術士的始祖吧?

當日蕭京墨大人的慧體,離開本體近千裡,還有那般威勢的術法能力,這算是陰神出行,還是陽神化身?

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其實在遠古,也有少量的人,覺醒了術士能力,隻是被報以其他名稱,以修行者統稱,以得道者稱呼其有成就者。

飛升,難道是就此進入了源靈世界,在那個世界,是否會有大量的慧體存在?

如此種種,各種猜測,在威靈的識海分析和論證。

這種思索,一直到去往太白山的途中,都在分心思考。

威靈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一心幾用,分出一份心神,推衍思考術法,將更多的本源術法中,相類似的術法進行整合,在識海中千萬次的模擬演化,直到最終形成一種類似數學模型一樣的法訣,最後定型。

增加了木靈術法的“定”“誅”單字訣術法,就是這樣,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靈台推衍而成。

他現在希望的是在“誅”字訣中,除了“血液凝結、腐朽、石化、鏽蝕、生命汲取”外,再增加火靈術法中的“窒息術、炎陽爆”,甚至還可以加入土靈的“風蝕術”。

還有“封”字訣、“固”字訣,隨著對本源術法諸多中階術法的理解和熟悉,也可以適當加強。

還有那個精神類的“禁”字訣,顯得威力不夠,也在探索之中。

如此眾多的中低階術法,不是簡單的累加,而是要將其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瞬間的飽和打擊,其推演論證及成熟過程,的確非常費神。

威靈和守宮,帶著四個孩子,都背著小小的行囊,裝滿食品飲料,非常享受山間的清涼。

隨著石徑山行,林蔭蔽日,將酷暑拋在了山下的萬丈紅塵。

李陵遊還在山下的懸浮車,等候與王蕊石會合。

行至半山,有道小小飛瀑,滾珠碎玉,激蕩山澗,旁有古鬆斜倚,亦有小亭翼然,坐落於飛泉之畔,淩空於懸崖之邊。

亭中有老者,白衣白發白須,容貌古拙,麵色紅潤,頗有仙氣氤氳之感,對著幾人含笑招手。

威靈和守宮對視一眼,彼此能感覺到那老人的善意,於是便帶四個孩子隨意走進小亭。

“分心兩用,一則飽覽山川秀色,平淡衝虛,一則如大火烹日,思慮精微,氣象壯麗!”

老者隨手一捋長須,對幾人丟出信息。

威靈心中暗暗一驚,老人一眼就看出自己的心神狀態,並直接言明,絕非故弄玄虛之輩。

守宮和四個孩子則有些茫然,這個老爺爺在說啥?

威靈躬身行禮:

“前輩慧眼如炬,道破晚輩此刻修行狀態,佩服!”

守宮和玄明等人一下就明白了,這個老爺爺太厲害,能看出公子(大哥)的修行狀態。於是都躬身行禮:

“打擾前輩了。”

“打擾爺爺觀山悟水,抱歉。”

玄明更多一些客氣。

“爺爺就像是老神仙一樣呢。”

南星笑嗬嗬讚美。

老人哈哈一笑,微微搖頭:

“無妨,無妨,山道相逢,就是一場緣起,此間定有天數。老夫零餘子,常在此山中幽居獨行,偶爾指點徒弟修行。

經年琢磨,大道如青天,我依然不得出,不是神仙,仍舊算是俗子,癡長百數年而已。”

小亭八邊,針對山路的一方為入口,裡邊有七條長凳,老者正居其中,進來六人,正好一人一方。

威靈再次行禮:

“晚輩愚鈍,近日苦思神識鍛煉之法,頗有技窮之憾,學宮之中,亦無從搜尋。

零餘子前輩一眼就看出端倪,不知老神仙有無見解教我?”

以威靈的聰慧,心知這樣的高人雅士,既然出現在這裡,沒有明顯惡意,而且開口就談及自己的修行關竅,稍微有一點頭腦的,就不得不懷疑對方的用意。

因此他立即直奔主題,毫不客氣谘詢。

“哈哈,小哥倒是不客氣,不過這正合老夫本意,先前見你分心感悟之法,頗有意外。

仔細揣摩,雖說不失求道進取之意,縷縷不絕,但亦有不妥之處。故舉手相召。”

零餘子也不隱瞞自己願意指點的意思。

“感謝前輩之意,願聞其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