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張思過之苦,誰償?(1 / 2)

【雖然合理懷疑是咱老祖宗被崔正懟煩了,所以才乾脆借著這個當口把人放出去懲治罪犯,但不得不說,這個決定還是很正確的。】

【崔正為什麼又被叫做大宸行走的活律典?

不僅僅是因為大宸那上萬條法律法規他都記在腦子裡,還因為他是個活的、會移動的罪犯處決機啊!

走哪兒都在抓犯人,破案子,一個人就能扛起整個刑司的KPI,簡直是犯罪分子的噩夢,有冤之人的福音。】

【我願稱他為大宸之光,正義大使!神探崔!】

一連幾個稱號砸下來,崔正聽完沒半點反應,像被誇的天花亂墜的人不是他一樣,對於彩虹屁適應良好。

這不禁讓一旁的蕭臨淵看了他一眼,再看一眼,好吧,這人的情緒是真的無半點波動。

“嗬……這崔正,也不怕死的快。”

“試問當權之人,誰手底下沒點陰私,偏這人就這般‘剛直不阿’,眼中容不下半點沙子,誰能容得下他?”

……

諸如此類的言論很多,古古看到隻覺得無語,他是說了什麼才叫這些人認為神昭大帝、又或是崔正,是個沒腦子的人啊?

【神昭大帝敢放崔正在外行走,那必是派了充足的人手在他身邊保護啊。據聞,貼身跟在他身邊的高手,就有二十幾個,身邊還足有上百人護衛,全是用來保護他一個人的,他手中還持有神昭大帝禦賜的王劍,有先斬後奏之權。】

大宸諸官:麻了,也酸了。

百姓們:大開眼界.jpg

【崔正就這樣一直在大宸境內到處巡查,明查暗訪去過多個地方,直到昭元十二年初,白晉緣狀告自己生父一案,他親自向神昭大帝請旨讓崔正來審理此案,於是常年在外的崔正被詔回京都。】

【這也是主播要說的,崔正第一件在曆史上十分出名的案子。】

【此案的主人公,是白微,也是白晉緣,更是一場關於親緣與法度之爭。】

接下來古古要講的故事稱不上美好,但絕對發人深省,他端正姿態。

【這個故事最早還要從白晉緣的出身說起。曆史上的他最初並不是叫白晉緣,他說他叫白隨,但哪怕是白隨這個名字也隻是他自己為自己取的名字,隻有他自己承認,而在他入朝之前,世人眼中的他,其實該叫——張思過。】

徒然聽到這個名字,京都眾人均是滿臉的震驚和不可思議,驚呼聲如山呼海嘯,一浪接著一浪,這種震驚哪怕是曲蘭頌、程始等人亦不可避免。

原來這個曆史上在大宸改革新法的人,其實早已出現在他們身邊!

而他們當中,竟無一人發覺!!!

不,或許蕭臨淵是知道的,也正是因為白晉緣已與蕭臨淵通明過自己的身份,所以蕭臨淵才會留他在自己身邊,並且,此刻已將人留在宮中保護!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他就是白晉緣?!”

蔣明橖今日難得從京都大營回來一趟,他坐在曲蘭頌對麵,聞言疑道:“你見過他?”

曲蘭頌答道:“那日謝府設宴時見過。”

蔣明橖沒想到這人竟還如此大膽,敢明目張膽的闖去那麼多人的宴會,也不怕那群人生吞活剝了他,哈哈一笑,“不錯,有膽量!”

當時謝府,不說十個裡麵九個人要殺他,但至少八個是有的。

他敢去,還未被人瞧出真實身份,可見其能力膽量都不缺。

甭管此刻京都各處掀起多大的驚浪,他們頭頂古古的聲音依舊在繼續。

【張思過是白晉緣父親為他取的名字,他的親生父親是當時大宸唯一的國公,世襲罔替,繼承先代國公之位的國公府長子——張臨。

他的親生母親,卻是景德年間嫁來大宸和親的一位公主的侍女,名叫白微。】

【那這一男一女之間是如何有了張思過的呢?

原來是一次張臨酒醉後,強占了白微,也就是在那次,有了白晉緣。】

京都有些人是知道這個事情的,也明白張臨為何當年這般討厭張思過這個庶子。張臨此人,常以祖輩功績為榮,更是自詡忠臣之後,從前最是厭煩幾個想跟他搶國公之位的庶弟,因此十分看重嫡庶之分,像這種嫡子未出生就先搞出個庶長子的事,放在其他人家中也算還好,過得去,但對他來說,卻要更覺丟臉幾分。

【張臨那時候與他夫人還算恩愛,夫妻感情和睦,當他得知白微懷孕,他的第一想法就是殺了白微,也殺了那個尚未出世的孩子。】

【但這件事很快被他爹給知道了,於是轉折來了。當時的張臨已經成親快十年,然膝下始終無子,於是他爹做主留下了這個孩子,並且讓張臨納白微為妾,於是白晉緣出生後就成了國公府的庶長子。】

【隻是張臨本人仍舊十分排斥白微和白晉緣,因為那是他當年酒後犯錯的一個證據,今後隻要一被人拿出去說,他都要丟臉一次;不僅如此,白微的身份也是讓他覺得丟臉的原因之一,認為她血脈卑賤肮臟,所以連帶著她肚子裡生出來的白晉緣也不喜歡。】

【這也是他在白晉緣剛出生時,就給他取名思過的原因,什麼意思簡直不要太明顯!】古古白眼翻上天,止不住的搖頭,這男人簡直是這要那要什麼都要,隻有臉是不要的。

【白微雖是侍妾,但常年在國公府過的與下人無異,白晉緣幼時全靠她照顧長大,直到張臨的夫人在他十二歲那年,終於生下一個男孩,也就是國公府嫡子,張臨對此十分高興,心下就更不想看到白微和白晉緣了。

於是一人就被趕出府,趕到某處莊子上去,但不幸的是白微不久後就死了,被人發現時已經淹死在湖裡,而白晉緣不知所蹤。

當時人還以為他死了,直到昭元十一年,他以白隨之名出現在神昭大帝身旁,入朝為官,後正式更名白晉緣,並提出新法,改革舊製,成為刑司正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