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婚前三約(1 / 2)

和謝無念互動完,古古才終於說回江儀。

他清了清嗓子道:【她是楊宏的妻子,但比起稱呼她為楊夫人,恐怕更多的人都願意稱她為江夫人。】

【她出身商賈,乃是青州富商江家嫡女,她父親年輕時因一次偶然,救助過楊宏的父親,兩人相談甚歡,酒意上頭時,楊父見到前來送酒且身懷六甲的江夫人,又想起自家的兒子,便說若江夫人這胎生的是個女孩,便想與她們家定個娃娃親,結成姻親。】

是的,這個故事的開頭並沒什麼特彆,甚至是有些狗血的,但更狗血的還在後頭。

古古:【但你說巧不巧,江夫人那胎生的正是個女兒,也就是江儀。】

【於是江儀與楊宏就這樣被從小定下婚事,成了未婚夫妻,等到江儀年滿十七歲時,就正式嫁給了楊宏。】

聽到這兒來,蕭臨淵覺得這個故事真是分外耳熟,好像曾經在哪裡聽過。

當然,他說的聽過不是在故事書或者其他什麼地方。

他並不認識楊宏,但在他的記憶中,好似前幾年有聽路過的鳥雀說起京都的熱鬨事兒時,好像其中就有一樁是一對新人成親時的故事,當時人群議論紛紛,被一些鳥兒聽了他們的話去,又回來說給蕭臨淵聽。

當初聽的八卦主人公不會就是楊宏和江儀吧?

蕭臨淵突自懷疑著。

古古說到這裡,話頭突然拐了個彎兒,語氣抑揚頓挫,【但是啊,楊宏的母親對這個嫁進來的兒媳出身就很、不、滿、意、了。】

【我們都知道,江儀家是行商的,雖然家裡有錢,但在地位上遠不及當時的京都楊氏,存在階級上的差距。

因此楊老夫人對這位被自己夫君生前定下的兒媳很不滿,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無錯也非要雞蛋裡挑骨頭,就因為看不順眼。】

古古的話讓楊老夫人當場臉一紅,神色難堪的掃視四周,周圍均無人敢與其對視,更不敢發生任何聲響。

院中的人都知道,老夫人不喜歡少夫人,但這個事兒大家也隻敢私底下議論一下,卻沒人敢指責是老夫人的不是,現在好,卻被古古端到明麵上來講了,還鬨的全天下皆知江儀有這麼個看她不順眼的婆婆。

楊老夫人心裡是又氣又怒,等到視線落到話題中的另一個正主時,後者就知不好,立即乖順的跪了下來。

“你嫁入我楊家,老身待你就這樣不好?真是叫你受委屈了啊。”

一聽婆母這口氣,江儀心裡就歎了口氣,什麼都不多說,隻聲音平靜的答了一句,“母親息怒。”

楊老夫人一看到自家兒媳那張平淡的像是沒有任何表情的木頭臉就煩,但古古前頭剛這樣說,她現在要是再責難江儀,不正是印證了古古所言,是個不明事理的婆母嘛。

她心裡窩火,臉色也難看,雖然極不情願,但還是硬憋出一句,“起來吧!老身可沒讓你跪著,彆再傳出去,說我苛待你。”

江儀心裡為難

,但也知道,自己再跪下去定叫楊老夫人更加生氣,但起來……

算了,總歸是婆母心裡該對她更加不滿,江儀索性聽話起身。

遠在六皇子府的楊宏聽到古古所言,也是歎了一口氣,他開口道:“六殿下,我怕是得趕緊回家了,不然……”

他知道自己母親本就不喜妻子,現在古古再這樣說,他擔心妻子將受責難,便想趕快回去。

六皇子也沒有阻攔,明白他憂心什麼,還叫人備了匹快馬送他。

【但楊老夫人對江儀的不喜,並不是從她與自己兒子成婚後開始顯現的,而是在兩人婚前就有征兆。】

【在相白為江夫人在史書上單獨開辟出的兩頁記載中,就曾留有一事可以證明。】

【上麵說的是江儀在十七歲時,曾收到過楊宏母親私下裡派人送來的信,信中未寫一字,隻有當年兩家定親時江家贈予楊家的信物。這就算不明說,是個人都知道什麼意思了,就是想退親唄。】古古手一攤,說話直白的不得了。

【尋常女子可能會因悲憤或是羞愧,乾脆就退了這門親事,但江儀並不怕,她非常之冷靜。】

【她猜到退婚可能是楊宏母親的意見,而非楊宏本人的,於是她便直接去信給楊宏,信中隻有一句,‘君若無意聘我為妻,請親攜信物至青州,當庭言明原委,斷絕關係,今後你我也好兩相嫁娶,各不相乾。’】

【她寫這封信的目的呢,恐怕更多的是擔心退親會對自己今後的名聲造成影響,所以,故意讓楊宏前來,好將退親的原因說開。】到時候是楊家的責任,就楊家自己背,真要是因江家之故,江家這邊自然也跑不了。

【楊宏外出歸家,恰巧收到信,那叫一個懵逼,但慢慢的,他就明白過來了,是自己母親在其中搞鬼。】

【於是,楊宏親赴青州,但此去他不是奔著退親去的,而是去向江家解釋清楚原委去了。】

【但沒想到,等他見到江儀後,他就對其一見傾心了。這是楊宏朋友說的,可不是相墨瞎寫的啊。】

古古說到一半兒,補充說明道,然後繼續叭叭。

【他來時是因父輩之諾,覺得退親有負江家,現在卻是因自身對江儀的好感,那就更不可能退親了。】

【但無論是嫁人前嫁人後,江儀都是個很有主見的女子,從她接下來與楊宏做出的婚前約定就能看出來。】

【那二人之間又到底是有過什麼約定呢?請看接下來的視頻。】

江儀此時臉上才露出一點難色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