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這最後一款的移動版, 請看圖片!】
古古滿臉的鄭重佩服,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隨著他的話音落, 趙夫人依言抬頭。
光幕圖片上,兩匹身披鐵甲的馬拉著像是馬車車廂一樣四四方方的東西, 那東西上滿是圓孔,隨著鏡頭的深入, 趙夫人和光幕外的眾人這才看清其中的內裡乾坤。
隻見鐵皮盒子裡麵是人高的加大版叢弩, 叢弩下有四隻包裹著鐵皮的木輪,小木輪子不似馬車車輪那般高, 但看著就異常結實。叢弩的底部離地麵約莫隻到成人小腿那麼高,跑起來速度不慢又穩當,且被拉動著跑的叢弩上配有的箭支也遠比剛才見到的那張叢弩圖片上要多,粗略看去少說有五十隻箭之多。
這些箭支瞄準的方向各異, 或一列向左或一列向右, 或正瞄準向前,總之看起來就不像是要給敵人留活路的樣子,不把周圍一圈兒人射死勢不罷休!
看到這一殺傷力巨大的武器, 大宸有武將沉默半響兒, 後發出疑問。
“這……萬一誤傷友軍該如何是好?”
畢竟他看著這亂射的箭也不像是長了眼睛的樣子, 這上了戰場,一通亂射,殺傷力是有了, 但是萬一自己人也中招了呢?
那可真是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了。
看到他的疑問,古古神秘一笑,鼠標的指針放到圖上的某列蓄勢待發的箭支上。
【放心, 這個箭射出的方向是可以按列調整的,不對準友軍不就行了。隻要移動箭板位置,就能改變那一列箭支射出的方向,但是不能做到靈活控製每一隻箭射出的位置哈。】
口頭描述總沒有親自演示一番讓人理解的透徹的,古古怕自己說的彆人不懂,就打了簡單的比方,【就像咱們現代玩兒的魔方一樣。隻是這款移動版叢弩隻能控製左右後三個方位的橫豎列轉換,戰場上,一人縮於車廂中駕車,車門上留有視物的洞口,而身後一人就負責裝備箭支和扳下發射機關,箭支就會從單麵射出,若三處發射的機關都被扳下,那這三麵的箭支就會同一時間全部射出。】
“嘶~~~”
這一刻,哪怕是沒上過戰場的人,也能想見這東西的威力,不少人口中發出驚呼。
這時,有人看著那鐵皮車廂上豎起的一把薄薄的鐵皮傘,疑惑,“為什麼要在車上撐傘?那叢弩怕雨?”
若是怕雨,為什麼不換一把普通的大點的傘?還弄個鐵的??這不是增加馬匹負擔嗎?
那人想道。
古古笑了一下,解釋說:【不是的呀兄弟,那傘可不是用來擋雨的,是用來擋箭的。】
?!這話讓不少人都吃了一驚。
【你們看,這款移動版叢弩的上空是空的!這樣萬一敵人放箭把裡麵操控機關的人射死了怎麼辦?又或者是丟進來其他東西把人砸死,那這叢弩縱使威力再強,在戰場上也隻有歇菜的份兒。】
就像坦克厲害吧,防禦力還強,但是一旦裡麵開坦克的人沒了,那這也隻是一坨不會動的鐵疙瘩而已。
【並且這把鐵傘是可伸縮調節高度的,還能選擇收起來或者打開,很是方便。並且,據史書記載,戰場上叢弩出動之前,往往都要由士卒為其用水澆濕。這防的就是敵人用火攻。】
因為這叢弩畢竟是由木頭和銅鐵製成,木怕火,上戰場之前先用水泡濕木頭,也能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
蔣明橖看著光幕中的那張叢弩圖片,看出其真正的弱點在何處了。
【所以,這叢弩唯一的弱點,在於拉車的馬上。】
古古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是的。這算是這款武器的一大弱點,但是在古代,能設計出這般威力強大的武器已經很不錯了,不借助外力想要讓物體自己動起來,當時的趙梓淑還做不到這一點。】
【但是荊越,他能。】
說這話時,古古的神情慢慢變得認真。
【天公荊越公認的最偉大、最令人矚目的三大發明,除了昭元十一年滅神之戰時研發出的□□。還有一項,就是天工九曲通。以及最後一項,古代載人飛天技術的誕生。】
大宸不少人還對□□這個東西記憶尤新,當初滅神之戰視頻中造成的好似有毀天滅地之威的東西,就叫□□。
至今想來,仍叫人心有餘悸。
而人類飛天之夢自古有之,從未滅絕,早在荊越之前就有人想出各種辦法想要飛上藍天,但無論是造出與鳥兒一樣的翅膀,還是借助風力從高處躍下滑翔,最後都以試驗之人摔死而告終。
就連墨家,也至今仍在研究這項技術,而未功成。
但荊越,真的做成了……
隻有那什麼天工九曲通,叫他們聽都沒聽過。
【昭元十一年,滅神之戰戰場,神昭大帝定下覆滅沙蕪國神種之計,但此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需要想辦法切斷沙蕪國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以防神種外逃。】
【但明顯,想要截斷一條路,靠挖的那是萬萬行不通,容易打草驚蛇不說,那怕是得挖到猴年馬月去。
也就是在這時,神昭大帝想到曾聽聞民間方士煉丹時偶有炸爐的情況,一旦炸爐,聲如雷霆,且威力足可致人重傷或立死。】
【於是神昭大帝突發奇想,覺得能不能用炸爐這招兒來炸路呢?一個爐炸了斷不了路,就捆一堆上去,隻要能及時將路截斷就行。】
不得不說,這在當時人看來,確實想象力豐富。
【當時軍中有人覺得此計可以一試,但也有人表示不讚同,概因要研究出炸爐的規律和原因,其中所要花費的時間完全不可控。
戰場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彌足珍貴的,就算荊越等人真的研究出來了怎麼炸爐,但若神種在他們動手前逃出沙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