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危難見人心(1 / 2)

正如孫策和周瑜預料的那樣,劉勳在收到孫策來打皖城後的軍情後,便急著往回趕,結果在彭澤遭遇了埋伏的孫賁孫輔。

兩邊大戰一場,劉勳不敵,便要逃往西塞,結果隨行的劉曄建議換個方向。

劉勳不解,劉曄說道:“如今回歸皖城最好的路線便是西塞,敵軍既然能預知我軍動向,提前埋伏在彭澤,焉知不會在西塞也有伏兵?”

劉勳思忖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聽從劉曄之言,帶兵沿江東行,冒著被孫策水軍襲擊的危險,逃入了尋陽城中。

這下子便避開了周瑜布置在西塞的伏兵,周瑜麵上無光,連忙下令孫策水軍掉頭,圍困了尋陽。

尋陽和皖城離著百十裡,但劉勳已經是逃無可逃,隻得固守城池,周瑜也不急,準備慢慢調兵去圍困皖城,到時候皖城尋陽一起打,讓劉勳首尾不能相顧。

但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個讓周瑜頗感不妙的消息,袁熙軍並沒有繼續圍困合肥,而是開始攻打廬江郡了!

消息傳來時,袁熙軍已經打下了防守薄弱的臨湖,正在調集水軍圍困樅陽,如過樅陽打下,對方便能先一步到達皖城!

偏偏周瑜還沒法說對方毀約,因為袁熙來信中說的是,若孫策想要,可自取皖城。

孫策可以自取,但袁熙也沒有說不取,何況孫策在周圍打了好幾個城池也沒有去皖城,白白耽誤了時間,如今對方已經是盯準孫策軍不可能在再投入太多兵力了。

因為前麵的江夏,已經打起來了,要是周瑜這個時候和袁熙翻臉,對方把江麵一堵,後勤一斷,荊州就不用打了!

此時孫策已經去彭澤支援江夏下口一帶的前軍,留下周瑜清掃廬江後防,結果出了這檔子事情!

周瑜看得很清楚,袁熙胃口不小,其不僅想占據九江,還想占據廬江,從而控製長江和淮水之間的淮南三郡!

這和周瑜將來二分天下的謀劃是嚴重衝突的,因為守江不守淮,等於被動挨打,未來江東要是圖謀整個天下,也必須將水軍放到淮水一帶,才能發揮出全部優勢來。

在這點上來看,袁熙當初占據徐州,已經是擋了周瑜的路,也難怪周瑜於公於私,對袁熙都心生警惕。

這次周瑜本想趁著攻打江夏的當口,趁機把廬江占了,然後在背後埋下將來進軍九江的一顆釘子,結果袁熙似乎也看出了這點,竟是毅然放棄了合肥,先來打廬江了!

戰場之上,無論是盟友還是敵人,都會隨著局麵的變化產生利益上的衝突,如今便是如此,周瑜咬牙切齒地望著江麵,臉色陰晴不定。

擺在他麵前的選擇,是先攻打劉勳防守的尋陽,還是更為重要但卻難以拿下的皖城?

得知孫策袁熙兵馬同時逼近之後,如今皖城已經全都亂了,到處都是逃難的人,但大部分人還在觀望。

有些是沒有能力逃走的,對他們來說,城守換了誰都一樣,反正都要活下去。

有些是不知道往哪裡逃的,最快的離開方式是水路,但皖城東西兩邊的尋陽樅陽都被敵人圍住了,還怎麼跑?

有些人則是選擇了北上逃走,想要從皖水到達龍舒,再從陸路跑回劉安,再從淮水到達壽春。

有些人對這條路線嗤之以鼻,心說到了壽春又怎麼樣,聽說那城裡缺糧尤甚,都開始吃人了,比皖城還不如!

在這種猶豫不定的環境中,有些人決定留下來尋找生路,尤其是士人地主們,水路已斷,他們帶不走太多的家財,隻能想辦法圈地自保。

而隨著劉勳戰敗,有可能已經身亡的消息傳來,有的家族坐不住了,開始準備和劉勳劃清關係。

這其中就包括劉勳女兒的婆家焦府。

此時焦府之中,焦母正和其兒子對話,兩邊都是極為激動。

麵對焦母,其子出聲道:“阿母,劉氏向來賢淑,女德無虧,怎麼會如阿母所說,舉動擅專,橫行無禮?”

焦母聽了大怒道:“你真是糊塗,如今還看不清形勢嗎!”

“皖城即將被攻破,聽聞劉太守已經被殺,要是敵人來了,必然清算抓捕劉氏家眷,咱們家必然會被牽連!”

“你快快將她休了,兩邊隻有斷了關係,方能讓咱們家逃過一劫!”

結果其子叩頭道:“阿母,劉太守怎麼說也是一方父母官,其攻敵下落未明,如今咱們這麼做,豈不是顯得落井下石,不守道義?”

焦母焦躁道:“什麼道義,這時候道義能讓你保住性命?”

“而且我看新婦(漢代長輩對兒媳的稱呼)就是個災星!”

“聽聞當年她得了七八年怪病,膝蓋生瘡,後來有個醫士在其膝蓋中取出一條白蛇?”

“當日我就對這種惡兆如鯁在喉,說不定是受了上天詛咒,要不是看在其是漢室宗親之女的麵上,還不想同意兩邊婚事呢!”

“你看她走路至今歪歪扭扭,誰知道她到底有沒有治好,你趕快趁機把這個掃把星休了,家門方得清淨!”

“而且大丈夫何患無妻,東邊家裡有女賢惠,我當為你娶之。”

“城破在即,你現在快去將其趕走,千萬不能留在府裡了!”

結果其子還是叩頭不止,口中隻說:“啟稟阿母,要是今日兒與其分開,便再也不娶了。”

焦母大怒,“你個不孝子,今日你要和我恩斷義絕嗎!”

不提焦府中混亂不堪,大喬小喬也早已遣散了家中大半仆人,開始收拾財物細軟,準備天黑後趕去皖城碼頭,乘船逃走。

小喬見大喬麵有憂色,說道:“姐姐,怎麼了,是不是還沒決定逃到哪裡?”

“我聽說了,公瑾先生在帶兵圍困尋陽!”

“我們隻要上了船,就沿江而上,投奔於他,不到一天就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