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海上商船(1 / 2)

甄宓覺得,自從見袁熙第一眼後,自己的人生軌跡便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本來按照甄宓的預想,自己這一輩子可能就是老老實實嫁個士族子弟,然後呆在深宅大院裡麵相夫教子,一輩子就這麼平淡過去。

然而自從袁熙闖入了她的人生,便引導她乃至甄家走向了完全不可預知的方向。

什麼逐出家門,過繼他人,和甄家斷絕關係什麼的,當初甄宓聽到這些想法時,被震驚的久久回不過神來。

雖然知道這是權宜之計,但這種行事風格也太匪夷所思了!

過繼在鄴城士族士族中引起了很大的波瀾,但卻是正麵評價居多,連帶甄宓和甄家的名聲也水漲船高。

邊讓乃是當代名士,其被殺和環氏被納,狠狠打了士族的臉。

甄家過繼自己環氏,卻是公然站出來和曹氏對抗,這在曹操和袁紹尚未撕破臉的當下,其實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也隻有袁熙這袁家旁支做擔保,才能不被袁紹遷怒吧?

甄宓發現,自己遠遠沒有了解袁熙,每次看到他做的事情,便能發現新的一麵。

甄宓從最初出嫁的不安,到現在每天都仿佛重新認識這個天地,她越發想知道,自己夫君的腦子裡麵,到底想的是什麼?

就像今天攻城一樣,袁熙身為幽州刺史卻親自上陣,帶著自己上戰場不說,攻破城池後,卻又要馬上出海?

不過甄宓心中,倒是很期待的。

她小時候出生於中山無極,後來舉家搬遷到鄴城,一直住在深宅大院中,沒見過山,也沒見過海,如今乍聽要坐船了,心裡還是很歡欣雀躍的。

她坐在馬車中,前後都簇擁著兵士,有騎兵,也有步卒,千餘人都在沉默中行軍。

這是袁熙這幾年來,麾下最為精銳的兵士,皆是由久經戰陣的老兵組成,和新兵降兵的戰力紀律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行軍持續了整整一夜,在天亮兩個時辰後,終於趕到了海邊碼頭。

甄宓三女透過車窗望去,便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映入她們眼簾的,不僅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整整齊齊停靠在碼頭邊上的幾十艘大船。

秦漢之際,造船業之快速發展,為大型船隻遠航奠定了良好基礎。

不僅彼時青州到幽州有很多人都是坐海船來往,就是此時的日本,造船業也開始發展。

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日本便渡海來向漢王朝遣使奉獻,之後雙方便建立了固定航線航路,青州渡黃海——至帶方郡(今朝鮮開城附近)——至釜山——至對馬島——至壹岐島——至九州福岡鬆浦。

但因為海流和風向的原因,日本到中國容易,中國到日本風險卻很大,且漢末天下大亂,這條航線如今甚少有海船航行。

所以此時漢朝的海運商路,多是以各州沿岸港口商貿為主。

而且漢代造船技術也開始大幅發展,1955年在廣州出土的東吳陶製船模,船模從船首到船尾有八個橫梁,有八副隔艙板,把船體分成九個嚴密的分艙,說明漢代已經掌握了分隔艙結構造船技術。

其中東吳造船業最為發達,後世東吳被滅的時候,光官方就擁有海船五千餘艘,最有名的當屬潘璋建立的溫麻船屯所造造的“溫麻五合”海船,由於是並用五個大板做的,所以“五合”為名。

彼時東吳將能載馬八十匹的稱為小船,最大的戰船可載三千名士兵,長達幾十丈,裝糧數萬斛。

不僅戰船,海船也很厲害,康泰《吳時外國傳》述,其海船最大者有七帆,自南海加那調州乘風航行至大秦(漢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實際是羅馬尼亞附近地區)隻需一月。

當時袁熙讀到這裡的時候,心道果然經濟基礎是一切,東吳有大量的貿易需求,所以要造大船,大船反過來促進了當地經濟,商業繁盛,又能造出更多的大船。

有這麼多大船,怪不得曹魏久久無法越過長江天塹。

眼前在眾人麵前的,便是甄家傾其所有,從揚州徐州造船屯所打造購置的海船。

其大多長十丈左右,能運送近幾十到近百名兵士,雖然不如後世東吳戰船規模大,但用於這次行動也是足夠了。

而且其耗費也是不菲,袁熙估計自己搶來的百車財貨,也就能買七八條船,其他二十幾條,都是甄家商隊購置造的,作為甄宓的嫁妝。

想到這裡,他突然湧起一種吃軟飯的感覺。

甄宓此時指著其中一條大船說道:“那條船好大!”

眾人順著甄宓手指望去,見那船幾乎是其他船隻的兩倍長,長近二十丈,離開水麵二三丈,估計可容納數百名士兵,著遠遠看去,極為威武雄壯。

袁熙看了,笑道:“是老夫人專門為你打造的。”

甄宓啊了一聲,想到自己母親,不禁心生感動。

袁熙歎道:“不過本來是為了跑海上商路的,如今卻要用於兵事了。”

在場的人都猜出來了,袁熙哪裡可能隻是去海上看風景,肯定是要用這些商船運兵,去攻打某個地方!

兵士們開始陸續上船,騎兵牽著馬往船上趕,馬兒怕水,幾個兵士費儘全力,才將一匹匹戰馬拉上了船,趕進船艙。

足足忙了小半天,等夜幕降臨,一千多人終於都全部上路,船帆拉起,一隻隻大船趁著夜色駛離了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