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官場之鬥,大夏朝廷的困境(1 / 2)

大夏,上京城朝會。

夏皇端坐在龍椅上,眼眸微垂,掃視群臣,春節剛過,北方依舊處在風雪中,但白毛風雪明顯少了許多。

雖然對於大夏的百姓來講是一件好事,貧困饑寒著總算熬過了一年可以期待春暖花開的日子。

但對於大夏軍方,乃至朝廷來說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極為困苦的。

朝廷前一年的賦稅已經揮霍完畢,新一年的用度還不知從何處去尋?

世家大族糧倉堆滿,百姓餓殍遍地,外加上去年落川一地郡縣既是天災又是兵災,隴右,隴西各地也是大戰不斷。

朝廷的賦稅因此少了兩成以上,這兩成看似不多,但實際上,朝廷早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這少的兩成就是抽調了大夏這棟破房子的承重柱。

很多以前被隱藏的矛盾,已經開始顯現,各地山匪流民逐漸增多,原本銷聲匿跡的憐生妖人再次出現,甚至有全國開花的跡象。

這幾日,奏折宛如雪花般從各地飛來,王朝大有搖搖欲墜之象。

各地郡縣,州府,都請求派兵免稅,以安民心,以除賊寇,當然從朝廷的角度來看,肯定不行。

稅一分不能少,甚至還要比往年多,不然朝廷如何補足那兩成稅銀的虧空?

要知道如今大夏的財政收入有五成是用在邊疆和軍事上。

兩成用在皇室宗親,諸如封地,各種皇子皇孫的定格待遇,最後三成則是大夏龐大官僚所攫取。

可以這麼說,收上來的錢,幾乎沒有一分多餘的。

如今少了兩成,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也知道皇上要落刀子了。

夏皇緩緩開口道:“眾愛卿,新年好啊,朕看,一個個都是油光滿麵。”

群臣急忙拱手:“全是聖上垂青,拖陛下的福,我大夏才能山河無恙,百姓安居樂意,江山社稷穩固無憂……”

夏皇擺手輕哼一聲:“夠了,朕不想聽你們說這些空話套話。”

“徐江!”

“臣在!”

徐江站了出來,沈萬三離去後,徐江順利升任戶部尚書,這放眼整個大夏官場,都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要知道,徐江曾經可是一個棄用之人,如今卻青衣入廟,一躍成為六部中權利僅次吏部的戶部尚書。

如此升遷之速,開朝以來實屬罕見,外加上徐江那耿直剛毅的性格。

從不玩官場那一套虛的,他當戶部尚書,掌握財政大權,多少官員叫苦連天,直呼沒油水可撈了。

多少奏折,參本如雪花般飛到禦書房,甚至還有人大膽子買通了劉謹這條路,詢問陛下的意思。

但劉謹隻給了四個字,讓聞訊的官員瞬間就老實了。

“簡在帝心”

對於封建王朝來說,這四個字的含金量,屬實太高,以至於徐江一出場,朝臣們一個個都緊張了起來。

他們的表情,自然落在了夏皇的眼裡,秦雲這把刀玩脫手了,他自然需要另外一把刀。

“徐愛卿,你幾次三番上書,說要改革我大夏稅製,如今正是一年之始,何不當著朕的麵向群臣說一說你的想法。”

群臣神情一凝,他徐江能有什麼想法?還不是皇帝的想法。

群臣下意識掃過百官之首楊安,又看了看太子秦征,這二位如今才是這朝堂上唯一可以改變皇帝想法之人。

通常情況下,丞相出自吏部,乃是真正的人臣巔峰,其一言一行代表著百官,也代表著天下士族的利益,而凡是變法,無有不觸及過往利益的,但此刻楊安卻是不為所動,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徐江則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他直言道:“陛下,臣以為,大夏官僚機構太過臃腫理應裁撤,臣私下裡調查了一下,若是肅清裁撤一些吃空餉和無用之官,可節省財政一成有餘。”

“如此大可補足一些財政虧空。”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這是要把刀直接落在他們頭上啊?

當然在場之人都是朝中要員,將他們裁掉不大現實,但誰沒個子孫後人,誰沒個親戚門人?

這些人可都指著朝廷那點兒官餉逍遙快活呢,這要是落實下去了,今晚回去指不定要被吹多少耳旁風,更有甚者跪瓦礫咯!

此言一出,作為統轄全國官員的吏部尚書李知源自然要站出來表明態度。

“陛下,萬萬不可!臣以為,這是吏部之事,徐大人一個戶部尚書,來對吏部指手畫腳,實來天大的笑話。”

“徐大人,你戶部財政不足,不思如何開源節流,反倒是怪彆人的不是了,我戶部官員,雖有貪贓枉法之徒,但大夏律法森嚴,上有陛下明察,下有錦衣衛暗訪,你說的吃空餉之事,是何人,徐大人,你隻要點出名來,不用徐大人費心,我親自把人綁到戶部衙門去,好讓你徐大人為民除害!”

李知源不開口則已,一開口便是誅心,你戶部管吏部的事兒,你這是要乾嘛?要一覽朝政不成?

當然這句話也是說給夏皇聽的,朝廷自有朝廷的規矩,哪怕是皇帝也隻是裁判,既是裁判就必須按照規矩來行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