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駕圍場這天,瀛姝天不亮就被映丹喚醒了,這是她的交代,因為她得趕到神元殿去,替軒殿君梳妝打扮。
秋狩乃大典,且帝君出行,於建康城的平民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大事,他們極少機會目睹龍顏,而這回,禦駕經行禦道出朱雀門後,直至南籬門的一段路,允許百姓夾道佇觀,為顯親民,連龍輦都不設壁障,隨駕宮眷所乘之車當然也一概不設壁障,大豫的後妃並不受“拋頭露麵”的限製,西豫時,甚至有皇帝因為妃子貌美沾沾自喜,故而常攜愛妃登厥樓,召來萬千百姓一睹妃子的美貌,還讓宦官們隨機擇選百姓登樓近觀,重賞為那妃子的美色驚得兩眼發直者,皇帝這樣做,一時之間貴族也紛紛攀比效仿,以家有嬌妾媚侍為榮,時常在鬨市中炫耀。
結果樂極生悲的事發生了,兩個豪閥為搶一美人大打出手,在洛陽城中掀起了兵爭械鬥,皇帝還因此受到了牽連,為了讓豪閥止鬥,隻好忍痛把他的愛妃賞賜給了其中一人,皇帝不敢再“炫美”了,隻洛陽城中,一度有女子帶幃帽冪籬之物出行,竟被路人指指點點,懷疑是模樣生得醜,見不得人。
當然,司空通這回沒有“炫美”的意思,單純隻想顯得平易近人幾分。
這卻讓神元殿君很忐忑——她依然對自己的儀表缺乏自信,而為了顯出她與後妃的區彆,她的車駕將緊隨龍輦之後——百姓無不知道皇後乃是陛下的元配發妻,定然不會是二十出頭的年齡,因此不難料到她就是神宗後裔,本是比後妃、皇子更加尊貴的地位,可要是裝扮出了差錯……
總之神元殿君壓力很大。
是她主動相求,瀛姝才答應替她梳妝打扮。
“我尋思著,我還是莫要挑顯眼的衣裙了,衣裙的顏色都挑沉著些的,這一件紺藍底色的大袖袍服,搭配薄縹絳朱間色長裙可還好?”
檀木支架上,宮人已經將一套衣裙撐展開來,袍裙上金錢繡出的牡丹紋倒也精美,若再搭配好帶綬,是不顯得老氣的,但瀛姝卻沒有相中,她笑道:“殿君是擔心衣裙太過華麗反而壓蓋了氣態,顯得人不如衣,於是想著乾脆彆引人注目,可殿君的車駕緊隨著龍輦,能不引人注目麼?殿下放心吧,有我在,擔保衣裝妝容都適合殿君的氣度,殿君今日在百姓麵前亮相,一定會讓所有人感覺眼前一亮。”
她也不折騰宮人們將殿君的衣裙都翻出來一一過目,直接說要求,質地什麼樣的,衫子的顏色,外衣的顏色,諸如等等,等那套衣裙也撐展在支架上,瀛姝看著殿君微微半張的嘴,笑著推了推她:“楊司衣其實是個妙人,她既掌管著殿君的衣飾,當然明白其實什麼顏色更能適襯殿君的氣度,且今年的秋狩,殿君必會隨駕,她肯定也早有所準備,可不,她跟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殿君再彆猶豫了,先更衣,我們再替殿君施妝。”
神元殿君在由人“擺布”,鄭蓮子也正怏怏地描著眉毛,今日,她也要隨駕前往圍場,原本她並沒有資格,她也沒想爭這樣的資格——橫豎太子殿下得留守建康,隻由新上任的東宮令丞代表太子出席秋狩禮,與其去圍場,還不如留在宮裡,才有機會親近太子,爭取更多的好感——可淑妃卻非要她隨駕,說盧家的大女君會往圍場,必然也是會得皇後召見的,到時她在皇後身邊,表現得溫文爾雅,皇後趁機稱讚她幾句,盧家女君對她有了好印象,就會跟自家女兒提起她。
盧氏女嫁入東宮,成了太子妃,開始難免會提防梁氏、虞氏兩個良娣,若是她能先爭得盧氏女的信任,對虞良娣大為有利。
鄭蓮子卻並不想幫那虞碧華爭好處,原本嘛,同為太子的姬妾,雖暫時是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日後的榮辱還得各憑手段,虞碧華要是個識趣人,看在皇後的情麵上她也樂意援手,但那女子,就從來不把她放在眼裡,虞氏女的出身原也不算高,無非就是仗著她是皇後的侄女罷了。
不甘心歸不甘心,鄭蓮子也情知此時隻能言聽計從,她能不能進東宮,可全憑皇後的一句話,而日後的榮華富貴,也得先要邁過東宮的門檻才有機會。
原本無心梳妝——她現還隻是個良人,再是如何著裝打扮,無非也就是跟著宮人們乘坐末列的大車,引不起多少觀注——唯一能讓她振作精神的是,今日神元殿君定會丟臉。
今日這樣的場合,越是尊貴的人越要濃妝豔抹,可軒氏的膚色本就不夠白晳,眉眼更是不夠嬌美,越是濃妝越是俗氣,且她的車駕還緊隨著龍輦,要若是有百姓將她誤認為皇後……那可有樂子可瞧了。
鄭蓮子下定了決心,她是萬萬不會提醒軒氏不要去爭人矚目的,等秋狩禮後,軒氏回到建康城,滿城已經都在流傳她這神宗後裔的笑話,且看她如何無地自容,說到底,世間根本就沒幾個百姓仍在追崇大濟朝,如今親眼看看大濟的宗室女已經全無湟湟貴氣,就都明白軒氏所謂的尊貴身份,無非是大豫皇室的施舍罷了,一個被認定乃搖尾乞憐,淪為笑柄的“貴族”,就看二皇子、三皇子之流,還願不願意爭娶。
估摸著時辰差不多了,鄭蓮子才不在攬鏡自照,她為了不“提醒”軒氏,特意也經過了濃妝豔抹,抹了鵝黃,畫了花鈿,霞蘊雙頰,她自忖哪怕施加這樣豔麗的妝容,因眉眼生得清麗,總不至流於粗俗,又特意挑了件蓮瓣紅的衫子,挽著滿繡桃朵的披帛,配一條蘿藍紫的長裙,腰間係著長長的珠絛,她巴不得這樣一身被軒氏照樣學了去,可就軒氏那樣粗鄙的氣態,哪裡穿得出秀雅嬌柔的風情……活像個農婦,被故意裝扮成了醜角。
行至寢殿外,鄭蓮子先聽得幾聲說笑,隱隱的像那尚宮陵的聲氣,正誇讚著,鄭蓮子撇撇嘴角,滿腔的不屑,這世上啊,正因為睜著眼說瞎話的人太多,才有那麼多毫無自知之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