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08章 前無女公卿(1 / 2)

瀛姝也終於交出了她的答卷。

“丫頭你再說一遍,什麼意思,封誰為大司禮?!”

“瑤池女君,不僅僅是封大司禮,阿伯還可授女君參議國政之權。”

司空通顯然被瀛姝的答卷給震驚了,瞪圓了眼,呆怔了幾十息,才抬手扶著額頭:“你可知道大司禮位列三公?”

“司馬、司徒、司禮為豫之三公,這我過去就聽阿父說過了,阿父還說,三公雖然位高,但其實一般不掌實權,可我的確覺得,如果要尊奉瑤池女君,不僅應當封瑤池女君居高位,還應授予女君一定實權,女君能夠參議國政,才能顯示對神宗皇族真正的尊奉。”

“你……”你這丫頭可真敢說!!!

“阿伯,女君既居高位,又獲實權,於賀、鄭等族看來,更加的炙手可熱,必然爭相與之聯姻,而女君的婚事完全能夠自主,她受到阿伯如此尊奉,更加心甘情願配合阿伯的計策,佐助太子殿下穩固儲位,且日後,於製衡權閥也勢必更加有益。”

“你知道太子的獻策了?”

“不知道啊。”瀛姝眨著眼睛:“我想了好幾日,才想通了阿伯的為難之處,既想通了難點,才想到了這個辦法。”

“四郎的密奏裡可沒提瑤池女君的野心,你怎麼知道她所圖不僅僅是錦衣玉食的尊養?”

“如果隻圖錦衣玉食,為何要冒險逃亡呢?乾脆去投北趙皇室不就行了麼?連阿伯也不會信的吧,一個隻在意榮華富貴的女子,還會挑剔是寄北趙籬下抑或大豫籬下。我尋思著,洛陽淪陷時,瑤池女君尚且不曉世事,應是在忠仆護侍下才得以從洛陽逃脫,淮水以北,兵荒馬亂,瑤池女君隻要願為籠中鳥,就能自保,她何至於東躲西藏,殫精竭慮在幾個遺民的保護下冒險逃亡,她一個弱女子,隱姓埋名的在敵國生存何其艱險,她決意要投奔東豫,必不是為了錦衣玉食。”

“因此你才認定瑤池女君圖的是權位,你提出的對策,不僅要滿足她的欲望,甚至還要給予她根本不能企及的更多的權力。”司空通的眉頭又蹙緊了。

瀛姝垂著眼瞼:“兒不覺瑤池女君跟賀夫人、鄭夫人是同道中人。”

“這又如何說?”

“如果賀夫人和鄭夫人處於跟瑤池女君同樣的境遇,她們根本沒有能力自保脫身,棄暗投明,她們會爭先恐後去當北趙朝廷的籠中鳥,正如現在,她們何嘗不是族人的棋子,也隻有她們自己把自己當成是家族的掌權者,她們不管是眼界還是能力,都不能和瑤池女君相提並論,因此,兒更願意相信,女君不可能跟賀夫人、鄭夫人似的,真在意後位,無非是,受限於女兒身,無法暢言真正的抱負。”

“莫不然,她還想爭帝位?”

“阿伯,難道說天下臣民及士人,但凡心存抱負者都想要謀逆不成?”瀛姝像模像樣地歎了口氣:“像我家祖父,他老人家的抱負就是輔佐一代賢主,矗亂世而不敗,怎麼女子就不能有這樣的抱負呢?不然我與阿伯作賭,要是阿伯真封女君為大司禮,允她商議政事,女君肯定不會再提什麼母儀天下的話。”

“國家大事怎能兒戲?”司空通輕哼一聲,思量一陣,不由連連搖頭:“我不是小看你們女兒家,要說來,論才乾論膽識,你小姑母就比我強許多,但自古以來,哪朝哪代都沒有直接授女子官職之事,的確有女子商議,甚至決策過政事,但均為太後、皇後的身份,是以輔政的名義。

瑤池女君身份本就特殊,她是神宗後裔,大豫可以尊奉她,一直待她以禮遇,可如果托以實權,這樣的舉措太冒失了。”

瀛姝其實也沒有想過自己的建議會被采納,她甚至都拿不準瑤池女君是否真的如她所想,格局並不在小小的內廷之間,當年,瑤池女君絕食,固然是埋怨司空北辰言而無信,心中存著怨憤之情,因此對瀛姝這說客也是不理不踩,求死的意誌極其堅定。

如鄭蓮子之輩,雖是奉了司空北辰的旨意去神元殿“侍疾”,卻都大聲地譏嘲女君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是生怕瑤池女君改變了尋死的想法,突然願進飲食了。

瀛姝那時也很猶豫。

她聽聞過女君大罵司空北辰,嘲損危宿君司空月燕,仿佛真是因為錯失後位喪心病狂,她知道如果瑤池女君就那樣死去,於司空北辰而言是擺脫了一樁煩難——彼時北趙已為諸胡牽製,國內的權閥,如範陽盧、琅沂王、陳郡謝、江東陸等等均已臣服,瑤池女君已然“物儘其用”,“因病不治”薨逝於神元殿對司空北辰的君威完全無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