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天降災預(2 / 2)

追著一個穿著豫甲的使團衛。

隔得遠,不知道司空南次跟使團衛說了什麼,使團衛返身跟著司空南次回到使驛,未隔多久,換了常服的使團衛又出來了,賈午的任務就是緊盯司空南次,也包括了緊盯司空南次的心腹,他堅信此人今日換裝出行,勢必是要執行司空南次的密令,當然會尾隨其後。

賈午已經忘了,當日在鎮西關,飛進店堂的那隻青雀。

聞機就想支移動的箭鏑,提醒著玄瑛誰才是目標。

可賈午完全沒有注意身後有人跟蹤,因為,他的跟蹤是去向天祝裡,今日湧往天祝裡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賈午現在已經被大尚臣第二次召見,他太有把握能夠完成使命了,可大尚臣雖然有所意動,卻堅持讓司空南次死在使驛之外,大尚臣控製風險的想法也是情理之中,賈午於是就務必要提供一個更好的契機。

先得引出司空南次,就務必要利用司空南次的心腹。

做成這件事,他一定就能成為大豫將來的新貴,而他,曾經的夢想,竟然是想成為虞家一個名正言順的,能夠昂首挺胸的,再不怕被追察出身的奴婢而已……已經危為螻蛄,卻有成為大鵬的機運,怎能讓他不興奮,不激動,不全力以赴?!

太子殿下是信任他的。

太子殿下當然得信任他。

虞家,寒門,太子殿下更倚重他們這類奇人異士。

玄瑛今日穿著一襲胡袍,扮為一個男子,有女公子“接濟”,她當然不缺行裝,不要說普普通通一件胡袍了,哪怕是革甲,也不在話下,但她需不著革甲。

有聞機在前引路,她甚至可以在馬背上四處張望,完全不怕跟丟了目標。

天祝裡,今日禁止車馬駛入。

無論貴庶,至坊門前,都必須棄車下馬,而天祝裡的街道本就建得不那麼敞闊,尤其是到了昆侖神廟附近,可謂水泄不通。

賈午沒有聞機引路,生怕跟丟了目標,奮力向前擠動。

玄瑛緊隨其後,看見賈午撞了個人,她貼近那人,不廢吹灰之力就盜得了那人的錢袋子,往前蹭兩步,放粗聲音喊道:“有賊,偷了我的錢袋子!”

被賈午撞到的人下意識一摸自己的腰袋,發現錢袋子已經不知所蹤,眼都紅了,大喊道:“前頭那人就是竊賊!”

頓時發生了騷亂,前頭的人往後看,後頭的人往前擠,玄瑛輕而易舉擠到賈午身後。

賈午一點沒意識到危險已經降臨,他仍然奮力想往前擠,雖然艱難,但目標也被亂七八糟的人流阻斷了腳步,他輕籲一口氣,忽然間,似乎感覺到腦袋上站了什麼東西,他一揮手,看見青雀振翅飛走,這隻青雀……

是他最後的意識。

胸口一陣刺痛,他低頭時,已經倒下。

“死人了死人了!!!”

一枚尖刺,紮穿了賈午的胸口,倒下的人圓瞪著眼睛。

被扭住的是那個丟了錢袋子的,好不容易才扯住賈午的領口,拉著他倒地的人。

玄瑛已經“隨波逐流”,不動聲色的遠離了漩渦中心,沒有沾上半滴血跡。

天祝裡發生了命案,卻自然不會阻撓訴求典的進行,實際上神廟之外,神壇之上,北漢的巫臣壓根不知道發生了這起命案,他現在正聽著一個“民眾”的訴求——小徒,追隨昆侖神所庇的陛下,希望議和建交,希望大漢強盛,希望中傷殿君者,為昆侖神所棄,不得好死!!!

“呸!你這漢奴竟然敢冒充昆侖神徒!東豫遣來的主使,根本就不是神元殿君!”

神壇之上也吵得一團人聲鼎沸。

青天白晝,卻又忽然有火光躥出……

是昆侖神廟的通靈塔,無火自焚。

“太尊病重,歲祈大凶!”巫臣一臉的凝肅。

死不瞑目的賈午,無人理會。

一連串的噩耗傳進寶光殿,衛夫人仍然在喝葡萄酒,不過,也放下了夜光杯:“一係列變故都是因殿君而生,殿君應當想想了,如何證明殿君就是殿君。”

神元殿君,擁有世上唯一的脂瑰寶玉,自證身份不難,殿君本不覺驚慌,卻又聽衛夫人說:“寶光殿,畢竟在未央宮,連通靈塔都能無火自焚,我是真不知道,北漢的大京還有何處不能無火自焚。另有,太尊若在此時崩逝……三年之內,恐怕都不能再舉大祭禮了,這還算是件小事。”

大事嘛,衛夫人笑而不語。

賈午的眼睛,是被薑高帆給合上的,也隻有薑高帆,在意賈午的死亡,因為這是唯一不在他掌控的意外事件。

他才對賈午表達了可以合作的意向,賈午就立馬成了具屍體,還是死在訴求典,明明死得轟轟烈烈,可又像極了一個在地動天災時,被房梁砸壞的醬缸,根本沒人在意,嘖嘖,真是死得毫無價值。

凶器是尖刺,暗殺專用刺刀,凶徒一定習武,但這樣的行刺方式,說實話也能用於無足輕重的人。

賈午的死,是司空南次給予他的警告。

薑高帆一揚手:“燒了吧。”

前生時司空南次毫不起眼,一直活得渾渾噩噩,不靠女人,甚至也不了囹圄囚籠,枉為皇子,從始至終,苟且偷生,賈午至少有一句真話,司空南次是重生人。

不過,不重要。

因為賈午彆說遠在北漢,哪怕在建康城,殺之亦易如反掌,司空南次能在北漢動手,並不足以成為他的威脅。

薑高帆現在隻盼望著他布下的另一步棋,也是他全盤計劃的關鍵棋著,可大豫卻遲遲沒有消息傳回,這才是讓他最提心吊膽的一件事。

通靈塔無火自焚有如一道晴天霹靂般的詛咒,使所有信奉著昆侖神的北漢臣民心頭都籠罩了濃墨一般的陰霾,他們曾經聽說過不少關於昆侖神降下的噩預,羌部曾經在昆侖山下的王城,也建有通靈塔,某一年,通靈塔在歲祈禮時,僅僅是發出悲鳴,供奉於塔內的雲英珠變得黯淡無光,那年冬天,不僅是王城,幾乎整片歸屬羌部的牧場都遭受了暴風雪災,凍死牛羊無數,在暴風雪災中死去的族民分更加難以估計,他們在自己的王城和領地似乎永遠也難盼到萬物複蘇,隻好舍棄王城和牧場遠遷。

雖然,現在活著的多數人其實都沒有經曆那場罕見的天災,可他們永不敢忘。

為何他們的陛下剛決定和東豫議和建交,為何巫臣明明對信徒保證過,神元殿君到來,舉行大祭之後,大漢的治域不僅會祈得風調雨順,民眾們會長久安居樂業,他們當離開昆侖山後,既能長獲昆侖神的庇佑,亦能享獲神宗帝祖的福蔭,然而卻在歲祈式時,竟發生了這樣的禍兆——通靈塔毀,雲英珠再度失去光彩!!!

信徒們跪在神壇之前哀聲痛哭,期盼著巫臣宣告破解之法。

但巫臣滿麵凝重,一言不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