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奮感是緩解疲倦的最佳藥方,縱管昨晚失眠,今早太陽還沒有真正從雲層裡露臉,神元殿君就已經神清氣爽的梳妝打扮完畢了,可她一看瀛姝,竟是著了套翻領胡服,長發高高挽成雙螺髻,就覺得自己又得去再更衣再梳妝了。
其實現在羌部女子,也並不排斥穿著衫裙,甚至多少羌部貴族女子還以穿著漢族服飾為風尚,反而是生活在北漢的遺民,哪怕成為良籍,甚至像那位劉康安一樣混到了郿城令的官位,都不會獲得身著胡服的權利,這又是北漢朝廷刻意將胡漢區彆對待的例子。
在北漢,正常情況下,穿著漢服的不一定是漢民,但穿著胡服的勢必是胡人。
然而現在卻是特殊情況。
殿君和瀛姝都是外使,又不是北漢的籍民,北漢律法隻規定了治下遺民不得穿著胡服,卻沒規定外使不得穿著胡服,瀛姝穿著胡服,自然是為了便宜行事。
神元殿君身子都轉了一半去,忽然想起來,她並沒有現成的胡服可以上身。
“阿姝你這身行頭從哪裡來的?”
“出使前,陛下就囑咐備好了,殿君應該也有。”
淩尚宮忽然想起來:“是有那麼幾身胡服,是尚衣署做好送來的,還專門提醒了我,瞧我這記性,今日要不是看副使這身穿著,竟忘得一乾二淨了。”
淩尚宮去翻找新衣的時候,瀛姝幾乎咬著殿君的耳朵說:“是我提出來的,原本是跟陛下說長途跋涉穿著胡服更加方便,尤其是事急需要立即脫身時,大袖長裙的不如胡服便利,結果在途中根本沒有想這碴,今早上突然想起來,細細一思量,才醒悟過來那些話都是借口。
我們女兒家,對於衣著首飾,總是難以拒絕新花樣,我們大豫的時候穿一身胡服太顯眼,多少會引得側目,沒機會穿,就算來了北漢,正式場合也不會穿胡服,不過今日既然是為了閒逛,終於有了換身行頭的機會。
還有啊,咱們今日出行,不僅有使團衛跟著,也有北漢的禁衛跟著,如果穿著漢服,難免不引起注意,雖然羌部的貴婦貴女們如今也愛穿漢服,但出遊逛街時還是著胡服的多,這是出於習慣,因此我們入鄉隨俗,不讓旁人一眼看出我們是外使來,才能打聽清楚更多市井民情。”
神元殿君連連點頭。
結果她們身著胡服,出現在兩個皇子跟前時,三皇子的笑容直接僵在了臉上。
他做夢都沒想到有朝一日他竟然會帶著兩個“胡女”逛大街!他堂堂的大豫皇子,不是,他的身份可以先不提,可這兩位,一個主使,一個左副使,棄我華夏衣冠穿著這種男不男女不女的奇裝異服算怎麼回事啊?國威呢?體統呢?左副使在大豫時那麼老成持重的一個人,出趟國就變得這樣輕佻淺薄了麼!
“我今日打算全程騎馬。”神元殿君在三皇子的瞪視下,十分勇敢的發表了決議。
“著胡服,便於騎馬。”瀛姝覺得還是得找個理由。
三皇子的臉更黑了,從漢中到長安,騎了多少次馬,穿我華夏衣裙是不能騎馬麼?!!!
南次適時的咳了兩聲,問了跟神元殿君早前同樣的問題:“你們何時置下的這身行頭?”
神元殿君把腰一挺:“陛下令尚衣署置下的。”
南次佯裝恍然大悟:“秋狩禮時,殿君就和瀛姝興致勃勃商量著,欲效一回胡服騎射,誰知當時殿君隻不過佩了禦賜的長冠出巡,就險些引發一場爭議,為了不讓父皇為難,才棄了這身行頭,這回出使北漢倒是用上了,今日隻是隨興去市集上逛逛,領略一番大京的民俗風情,倒是穿著胡服,才不至於引人注目。”
外使要出遊,負責接待的北漢官員是必須全程跟隨以及護衛安全的,現在也已經候在了此處,他是羌人,卻是經大尚臣提攜才兼任了客曹令,這客曹令的一大才能就是察顏觀色,剛才已經發現了三皇子的不滿,用眼睛抱怨左副使,而五皇子立即為左副使轉圜,他連忙附和:“出行時穿著袍袴,確比穿著衫裙更加便利,袍袴在我朝其實也為常服,最適合居家和出遊時穿著了。”
三皇子無奈的審視著自己這一身。
自從進入長安城,他無時無刻不牢記著自己是大豫使臣的身份,就算知道今天隻是去逛趟街市,不是出席正規的外交議會,也正正經經穿著朝服,可兩個女子都穿袍袴,他穿著條“裙子”像樣麼?
三皇子都懶得瞥南次了。
他是使團令,穿的是武士服,武士服也是袍袴,才不會被襯托得奇奇怪怪。
“我去更衣。”三皇子拂袖而去。
神元殿君低下頭,衝瀛姝遞了個眼神,瀛姝忍著笑,轉頭問南次:“可換得了大初幣?”
大初幣是北漢的貨幣,當然不能用大豫的五銖錢兌換,可用金銀兌換,南次還沒回應,北漢的客曹令就忙湊上前來:“這哪裡還需要鬼宿君去換大初幣啊,諸位貴使不必擔憂這些瑣碎,這都是卑職份內之事。”
“我逛集市,素來喜歡收羅些小玩意,這可無關國事,怎好讓客曹令破費呢?”瀛姝隻是笑了笑。
南次故意壓低了聲,還往瀛姝的耳畔湊了湊:“換好了,我還打聽到西市有家出名的食肆,叫渭台。”
客曹令把耳朵稍稍豎起,就能聽清這番輕聲細語,他也不掩示自己有一雙靈敏的耳朵,又搭訕:“大京城裡的集市,就數西市距離泰和館最近,剛才鬼宿君提起的渭台,牌匾還是閔太傅親手寫的呢,渭台名氣大,一座難求,貴使們今日逛西市,要是定下來午食前去渭台,卑職這就先遣人去知會一聲。”
神元殿君對於午食在何處,不發表意見。
瀛姝便說了聲“有勞”。
等了一陣,就見三皇子也換好一身袍袴,當然不是翻領胡服,古時中原民族的衣裝,采用的多是上衣下裳抑或深衣的形製,可自從“胡服騎射”以來,中原男子的衣裝也出現了袍袴的形製,隻不過最常見的還是交領右衽,大豫朝開始時興的圓領袍,被極其講究正規衣冠的三皇子敬謝不敏。
一行人馬終於“整整齊齊”的袍袴出行。
“西市可設有易籍行?”三皇子直接問。
他和客曹令是兩騎當先,這話當然是衝客曹令問的,客曹令忙答道:“當然是有的,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