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溫家郎君(2 / 2)

結果,暴斃了。

讓王岱堅信玉粉無害,且還有益的那個人,也因為服食玉粉下了黃泉。

是真的,前後貫通,因果順暢。

瀛姝的前生甚至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事件,雖然現在聽說了,一時間也想不透這個事件是否關鍵。

“女公子,四娘現在已經住進了棲玄街的賀宅,雖是寄人籬下,不過賀常侍待裴六郎裴九郎及其家眷卻十分禮遇……”

“這不重要。”瀛姝打斷了丹媖的話:“我隻是想知道祖父的態度,原來,祖父其實對二伯父的厭棄,並非因為二伯父愛好玄談,我現在終於明白了。二伯父和二伯母沒有本事興風作浪,因為四姐活下來了,這才造成祖父不惜家醜外揚,也必須和裴瑜、四姐割裂。”

這話一出,讓丹瑛倒吸了一口冷氣。

瀛姝又拉了丹瑛的手:“其實五殿下知道你是重生人,五殿下與我們一樣。”

——

似乎,塵埃落定。

可陳扇仙卻不滿足這樣的平靜,為何僅隻是虞皇後倒黴,太子仿佛半點不受影響?她起初是站太子陣營的,可她感覺到了,這個時候的中女史,明顯和前生的王淑妃大不相同,中女史根本不願屈從太子!

有一件很可笑的事,也許。

她擇中的依靠、伴侶,從來不是太子和任何皇子,她想追隨的是王瀛姝,不管她是中女史,還是王淑妃,她就想跟著這個女人走出一片新境地,因為莫名其妙的,她就是這樣的篤信的,女子才會憐惜女子,曾經的王淑妃,現在的中女史,本來就是同一個人,理解女兒家的心情,也願意伸出手,團結誌同道合的女兒家。

男人可以妻妾成群。

女人也不必把一個男人當成所有。

尤其是在宮廷,很漫長的歲月,其實女子隻有女子相伴,如果把所有女子當成敵人,那就自然四麵楚歌,前生時她是在幽居離宮時才悟到這個道理,可當她聽說王淑妃真心實意佐助盧皇後時,才知道原來身在局中的人,也有局外人的通透。

太子妃日日都會來昭陽殿,謝夫人因為明知中女史對太子妃友善,自然不曾為難太子妃,陳扇仙是看不透謝夫人的心思的,卻知道喬嬪有何企圖,彆看喬嬪的愉音閣已經冷清多年,可喬嬪卻還有本事在永福省安插耳目,這幾日,喬嬪顯得尤其快樂,這不,現在又提起了中女史。

“妾前些時候,眼瞅著五郎竟像是刻意疏遠了帝休,心裡急得很,就怕他們兩個鬨了矛盾,五郎那性情,執拗起來也是寸步不讓的,帝休再是如何明理,到底是女兒家,在家時是父母親長的掌上明珠,哪怕是入了宮,連陛下待她都是和顏悅色的,受不得委屈。

好在妾那日委婉勸導了五郎幾句,他才終於又主動去尋了帝休,妾聽說啊,昨日帝休去了五郎的府邸,是用了晚膳才回的宮,夫人那日不是也看見了帝休佩著的禁步麼?垂絛上串著的是相思子,應是五郎相贈,他們兩個小兒女間,看來是彼此交心了,就不知道陛下是否下了允婚的決斷。”

此時,太子妃正在一旁,看閱著謝夫人特意讓宮人呈來的內務文書,陳扇仙的目光往太子妃那邊晃了一晃,果然看見太子妃抬眼看向喬嬪,雖焦急的神色不明顯,卻已經不再關注手頭的事務了。

太子對中女史動情之事,看來沒瞞住太子妃。

也是很難瞞住的,太子既然已經懇求過陛下允同中女史入東宮為良娣,甚至還說服了虞皇後居中斡旋,雖然虞皇後不情不願,劉庶人更是把中女史當成了鄭蓮子的絆腳石,正因如此,恐怕虞皇後背著太子,早早就提醒了太子妃務必提防中女史。

太子妃不似虞皇後,這位的確具有母儀天下後宮之主的心胸,前生時,隻是招架不住諸多各懷企圖的妃嬪明槍暗箭的算計,到底還是得依賴王淑妃出謀劃策,才沒有徹底失去帝寵。

陳扇仙不知道後來的事,她死於太子登基後的第四個年頭,隻知道虞氏、鄭氏相繼落敗,有一個宮人出身的女禦,誕下了司空北辰的庶長子,她那時還在想,淑妃盛寵,皇後在上,小小女禦卻能順順利利先於皇後、淑妃誕下皇子,建康宮的內廷在虞碧華和鄭蓮子死去後,真有了前所未有的,風平浪靜的局麵。

那個女禦,還真是頂幸運的人了。

雖然事軌於今已經有了大改,可太子妃應當跟前生一樣,是不會違逆太子的心意的吧?且中女史光風霽月,明知道陛下有意讓太子妃主理後宮事務,還助著太子妃取悅謝夫人,太子妃自然也不會對中女史懷有敵意。

隻是中女史畢竟不是當年的王淑妃了,中女史現在佐助的人,應當已經變成了鬼宿君。

陳扇仙又窺察謝夫人的神色。

謝夫人在微笑:“陛下有何心思,我是猜度不透的,帝休入宮之前,五郎便已經跪求陛下允婚,就連這件事,阿喬不是也瞞了我許久?”

“唉,妾也是事後才聽說的,又聽說雖然五郎開口相求了,陛下並沒有恩準,未落實的事,妾也不敢聲張。”

“如今二、三兩個皇子,還有四郎的婚事都沒定呢,陛下應也顧及不到五郎,帝休雖然及笄,可入宮後,到底是不比待嫁閨閣的女兒了,不受及笄後便要議婚的限令,不過我尋思著,陛下將帝休是當作自家晚輩看待的,又明知道王侍郎和阿陸隻有這麼一個寶貝女兒,帝休的終身大事啊,陛下自然會慎重決定,不僅不會讓帝休受委屈,多半還會和王侍郎商量,考慮帝休高堂父母的意見,五郎是王侍郎和阿陸雙雙相中的人,阿喬你也不必為這樁事發愁。”

陳扇仙似乎聽到了太子妃輕輕一聲歎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