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新在後廚爆香辣椒,炒製蒜蓉,三個灶台開的火都是又高又猛,哪怕開著抽油煙機和排氣扇,也是熱得他和兩位負責拍攝的攝影師滿身是汗,而大廳裡正以另一種形式熱火朝天。
因為是開業宴,陸知新請的人都是和自己很好但彼此之間沒有交集的人們,因此大家討論的話題隻能集中在陸知新身上,談論過和陸知新是親屬關係還是朋友關係,討論過陸知新從一個靠補助的貧困生走到今天的艱辛曆程,再討論過這間飯店即將而來的開業,人們難免就把話題聚集到了一點上,那就是大家都吃過陸知新做的什麼菜。
何昊和陳立冬本以為自己作為建築單位的員工,自陸知新任職食堂,幾乎沒有少吃過一頓飯,當然會在這種話題中占據上風,可是作為美食測評博主的劉澤成橫空出世,用幾道隻有在過年的宴席上才能吃到的大菜和甜品以及他妙語連珠的描述讓所有人都非常羨慕的對裹滿紅豆沙的八寶飯、豆沙藕夾和春卷留下了口水。
“這不怪小陸。”林功看著咬牙切齒前先咕咚一聲咽了口口水的陳立冬,好笑地拍了拍他的手臂,“誰會給都是大男人的建築單位想著做甜品啊,這不頂飽又費糖的東西,你不是說你不喜歡嗎。”
陳立冬言之昭昭:“那得分誰做,小陸做我肯定喜歡。”
“行了,日後咱們再來,小陸難道還不給我們做嗎?”林功輕輕的用腳尖踢了一下腳下的地板,“是誰早上第一個進門後第一句話就是‘這裡起碼有四塊地板屬於我,我日後吃飯有著落了’。”
“那不是下意識的嗎。”陳立冬不好意思的尬笑兩聲,“第一次跟人合夥,不知不覺就說了傻話了。”
“下次可彆這樣了。”林功目光從一旁的人群中收回來,“幸虧等在門前的隻有兩三位小陸的朋友,還都不是本地人,要不然咱們上午丟的人下午就能傳到單位裡麵去。”
*
陸知新正在招呼幫忙的三個人把蒸籠裡和高壓鍋裡的菜端出去,還有米飯和饅頭也都端出去,正式開席。
蒸籠裡的大菜一熟,炒菜就也要跟上進度了,陸知新把煮熟的雞塊放到水龍頭下,用流水衝去表麵的浮沫,隨後再次控乾水分,刷洗乾淨沒有雜質的炒鍋被熱火灼烤到再無水漬,鍋裡放油,放入香葉、大料、薑片、雞塊,大火爆炒直至炒出水分,然後放入醬油、蠔油和豆瓣醬接著煸炒,煸炒上色後放水沒過雞塊,中火燉煮。
炒雞雖然帶了炒字,可燉煮也是它不可缺少的烹調方式,三個灶台中做的菜屬它占用炒鍋的時間長,旁邊的鍋炒了四五個菜,是刷了又刷之後,炒雞這一鍋才算將將有個要出鍋的跡象。
水分即將耗乾前,在炒雞的炒鍋裡投入蔥,辣椒圈,乾辣椒段和蒜沫翻炒,再次把水分炒乾即可出鍋,辣椒在水分的包裹下柔和的滲出辣味素,雖並不像油炒辣椒一樣香氣濃鬱,但在味道上卻更重,入口後辣味留存時間更長。
陸知新在盛菜擺盤時特意把辣椒圈放在雞塊上麵,紅綠黃色交叉,著實亮眼,隨後又撒上一些在空氣炸鍋裡複炸的豌豆,才讓早在等著的淩雲把這道炒雞端了出去。
黃一鳴聞著炸豌豆的油香,和旁邊的同事竊竊私語,陸知新的後廚裡,最不像老派中餐廚房的地方就是他擁有一係列的電子設備,譬如用於解凍的微波爐,用於複炸油炸物的空氣炸鍋,以及用於烤製一些食物的烤箱,這些可都是陸知新自己選擇並購買的廚具,一位從長輩身上學到各種食譜的廚師,人們想到他首先就會想到複古,傳統乃至守舊,而陸知新似乎在保持口味正宗好吃的同時更喜歡不斷的調整其中的配料。
他們在正式拍攝前曾就建設單位王工的微博相冊跟陸知新討論過,他們能看到隔一段時間會出現的同樣的菜肴隻有主料或
者烹調方式是固定的,陸知新為什麼不喜歡遵循菜譜,總是在不斷更換著配菜嘗試呢,難道他從來沒想到自己胡亂配料會配出難以下咽的味道嗎?
陸知新當時想了想,自信的回答道:“杭椒是辣,米椒是辣,青椒也是辣,都是辣椒為什麼不能換一換呢,很多人做菜不按食譜味道就不好的前提難道不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放入鍋中食材的本來味道都不清楚嗎?我外公從他的長輩那裡學習到食譜的時候我們國家還沒有進口的巴沙魚,也沒有現在很火的小龍蝦,甚至用水果炒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這都不妨礙他鑽研了香橙雞翅,也做過麻辣小龍蝦,還嘗試過用巴沙魚剁碎了做魚丸,食材的味道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如果一味守舊,那恐怕為了做個稱職的廚子我得先去做農民。”
“為什麼要做農民?”陳景他們紀錄片團隊的一位攝影師不解地問陸知新。
“因為市場上售賣的食材原本就是會隨著農業研究而不斷更新的,”陳景先替陸知新回答了問題,“十幾年前售賣的白菜和現在的白菜都是白菜,但絕對不會是口味一致的白菜,現在是市場經濟,農民們想賺錢,當然就得不斷更換更賺錢更省力,能不倒扶防蟲防旱防澇有效果的新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