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到了!
從香甜的食物夢中叫醒陸知新的並不是春天的鳥鳴,而是遠在村莊無人管被肆意點燃的鞭炮。
自己一個人過除夕春節,形式上就沒有那麼講究,陸知新起來後學著彆人的信息編輯了自己的恭祝新春的短信發給了朋友老師,在群裡也搶搶紅包,這一早上就過去了,中午知道他在家的五嬸給端過來一碗餃子,不會做白案的陸知新接受了這碗餃子同時也拒絕了五嬸要他晚上去家裡過除夕的建議。
昨天買回來的除了南瓜還有紅豆,白糖,陸知新跟五嬸借了他們家的高壓鍋,把泡好的紅豆放進去蒸煮,打算做手工紅豆餡,他們這過年吃麻團,能自己做的部分陸知新不打算讓他人經手。
自己做飯自己吃,自己有沒有進步自己比旁人更清楚,每一次調火,倒油,炒製或煎炸的過程都在給自己帶來增益,陸知新握住拳頭,能看到鐵鍋的重量所帶來的自己手臂上的肌肉線條。
欣賞了沒一下,陸知新就反應過來還有很多事要做,連忙把袖子擼下來,擺開架勢,準備做麻團。
說來也奇怪,陸知新喜歡脆皮火燒上的芝麻,卻偏偏不喜歡麻團上的芝麻,他總感覺芝麻自帶的油脂香壓過了麻團內紅豆餡的甜糯,就像鹹包子就著拔絲紅薯吃,雖然是主食和菜的搭配,但總是怪怪的。
自己做,當然就不用擔心油脂香的問題了,陸知新昨天逛超市都乾脆沒有買芝麻,在紅豆與蜜糖在高壓鍋裡幸福的冒泡泡期間,陸知新把糯米粉和粘米粉、玉米澱粉按比例與泡打粉混合拌勻,雖然國人都以不太甜作為對一道甜食最好的誇讚,但終究甜食裡麵還是要放糖的,拌勻的粉內加入融化的熱糖水,少量多次添加,直至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為止。
陸知新洗手時順便把攪打的筷子也洗乾淨放好,甩掉手上的水分,陸知新上手把麵絮揉成光滑的麵團,蓋上保鮮膜發酵,正好卡在高壓鍋提示紅豆沙煮好的時間。
陸知新打開用勺子舀出幾顆紅豆嘗試碾碎,見皮和陷輕輕一壓都如同細沙一般,放心的把高壓鍋內膽提出來放在墊布上,用大的飯勺對裡麵的所有紅豆開始按壓翻拌,等紅豆都差不多碾碎了,陸知新摸了摸炒鍋的內壁,雖然洗了兩次以上,但仍感覺有鹹蛋黃的味道殘留,他把高壓鍋內膽放回鍋內,將玉米油倒進去,按住快速煮飯,用高壓鍋自身的功能開始炒製紅豆餡。
紅豆餡炒製好後若是想吃細一點的可以在涼的情況下碾壓,陸知新比較喜歡含有紅豆的餡料,便沒有再多下功夫,炒好後攤開放到大盤子上晾涼。
豆沙這邊在晾著,那邊的麻團麵也差不多發酵好了,陸知新靠手感揪出劑子,卻發現白案經驗不足的自己根本沒辦法熟練的掌握這項技巧,隻好都揪完之後左右對比,把明顯大的團子上的麵揪下來一塊給小的,彼此勻勻。
紅豆餡的量陸知新就乾脆用家裡的勺子來衡量了,每個麻團放兩小勺紅豆餡後緊緊包裹住揉成圓團放到一旁,等都包好後圓嘟嘟的擺在案板上,陸知新怎麼看怎麼歡喜。
炒鍋陸知新又刷了一遍,開火先熱鍋,把鍋邊倒不出來的水燒乾,然後關火放油,再開中火,麻團炸製時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火候,五成熱、冷油又或者像陸知新這樣,看到油鍋開始有小氣泡就把麻團一個個沿著鍋邊下進去,一雙長筷子在油鍋裡撥來撥去,好不讓這些沒有芝麻來格擋接觸麵積的麻團之間粘上。
等麻團周圍的小氣泡越來越少,陸知新左手轉小火,右手仍不住撥動麻團,等它們開始往上升了,就沿著鍋邊打轉,避免中心油溫太高,也可以借助鍋邊讓麻團的每一個部分都均勻受熱,等表皮變黃變硬有一會兒,就到了陸知新要用漏勺把它們撈出來的時間。
陸知新特意炸得久一點,這樣涼了也不至於塌陷,等到最後幾粒麻團炸出來的時候,最開始的麻團還是圓鼓鼓一個,看上去和剛出鍋沒有區彆。
鍋裡的熱油去掉渣滓倒入油碗內,刷好的高壓鍋擦乾淨內膽放上十來粒沒芝麻的麻團給五嬸送回去,陸知新滿意的看著收拾一新的廚房,滿意的給老灶台那邊已經好幾年沒換過的灶王爺神像擺了三顆麻團貢在那裡。
食譜難得和陸知新搭了話,“我是灶王爺的產物,自我有意識就感覺到和灶王爺之間沒有聯係,你現在拜的隻是一個空殼,有什麼用呢。”
“我也不知道。”陸知新說:“在遇見食譜你之前,我是堅定的無鬼神主義者,可我每年清明和年節都去給外公上貢,我也不懂自己,是想讓自己在彆人的目光裡符合孝道,還是在祈禱萬一他能收到我給他燒的東西。”
“或許?”食譜說:“我不懂這些東西,或許你可以把你的手機再度借給我暢遊一下?”
“我一直以為你可以隨意用。”陸知新問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