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諸葛第一計(2 / 2)

朱治又回:“黃祖勢大,卻是水軍,此戰真正棘手之處,乃在宜春,如今尚未開戰,焉能分子義的心。”

“黃祖傾巢而出,在江麵之上定難轉圜,不如以小舟阻擊,拖延時間。”

說話者是立於董襲身側的少年,裹著紅色幅幘,白皙的麵龐下又是胡須拉渣的,不過最惹人注意的是他那雙眸光發亮的眼睛,好似燃著火一般。

此人正是淩操之子,淩統,父親死後,他便接手了父親舊部。

“公績,吾知汝勇氣甚佳,但江夏此番來勢,不似過往,正因黃祖難以轉圜,我方才無可趁之機。”朱治道。

朱治認可淩統,認為其勇絲毫不遜其父,但說到水戰,淩統畢竟年輕。

“為何?”淩統問。

朱治想到一個成語,反問:“螳臂當車,螳有勇乎?”

淩統無言以對,隻是意外朱治會如此比喻。

“陸戰或有士氣之說,但水戰,特彆是大規模水戰,靠的是戰船精良,矢石激發,更靠因勢利導,區區小舸,焉能與戰船抗衡,何況逆風逆水。”

“難道我等隻能坐以待斃?”淩統反問。

朱治搖頭,看著淩統一笑,好似讓少年彆這麼緊張。

“柴桑雖算不上堅城,卻尚能堅守一二,敵強我弱,當固守待援。”

徐盛與董襲,也不說話,隻能點點頭。

大江上,樓船速度繼續放緩,江麵倏然變得數倍開闊。

“黃公,我軍已進入彭蠡澤,右側那處葦地之後,便是柴桑城。”甘寧道。

黃祖點頭,轉向諸葛亮一側,繼續甘寧的話,“彭蠡澤異常開闊,幾乎將柴桑包圍而進,在其東南,便是贛水、餘水、鄱水彙入之地,豫章治所南昌,便在贛水下遊。”

諸葛亮往日通過輿圖了解豫章地理,不過聽黃祖實地介紹一番後,更加心中有數起來。

他望著柴桑縣方向,若有所思。

“黃公,為何不見江東水軍?”甘寧好奇道。

平日裡,江東水軍在江夏境的流域中,都猖獗的很呢,這回都頂到他們門牙上了,反倒沒了蹤影。

黃祖哂笑一聲,不屑道:“自是明知不敵,躲起來了,江東鼠輩,隻擅偷雞摸狗,我大舉而來,他們便鼠形畢露了!”

“那我軍是否登岸?”甘寧進而問。

黃祖望向諸葛亮,他想聽聽年輕人的意見。

“賢婿以為如何?”

諸葛亮迎風而立,望著波光粼粼的江麵,這算是自己第一次實戰獻計嗎?

諸葛亮側身,回黃祖道:“黃公,我方利在水戰,不可自廢武功,柴桑既在彭蠡澤半圍之中,正好封其水路。”

諸葛亮羽扇遙指南麵,“再命一隊水軍溯贛水而上,劍指南昌,可與漢升遙相呼應,屆時江水以南,贛水以西,皆是黃公囊中之物。”

黃祖聽著,連忙喚來輿官取過輿圖,攤在甲板上就看了起來。

諸葛亮也蹲下,以扇劃出一片區域,“黃公且看,漢升擅陸戰,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若內援,可分兵伏之,而江外援兵,難逾黃公封鎖,此乃必勝之法。”

黃祖看著諸葛亮畫出的那道包圍圈,不由雙眼放光,隱約間,他體會到了一種兵法中十分稀缺的存在。

勢!

諸葛亮所謀,正是取勢。

己方已有水軍陸軍雙重優勢,若再取得這必勝之勢,豈不是勢如破竹。

此戰,成矣!

黃祖大喜道:“賢婿見識獨到,興霸傳令,依賢婿之局,今日內封鎖柴桑。”

甘寧也是看明白了端倪,這個圈,畫得不可謂不大,當他還在著眼柴桑一城之地時,這個少年竟已謀劃了全局。

他重重地肯定地回了一句:“唯!”

瞧甘寧的興奮勁兒,黃祖覺得好笑,不由自主地裂開嘴,花白胡須迎風飛揚。

諸葛亮隻是寥寥數語,就讓這場以決心驅使的大戰,異常明朗。

黃祖與劉表的共識,那就是奪取豫章郡,決心很大,投入的資源很多,水陸並進視作方略。

說起來,甘寧也是諸葛亮兄長諸葛巡特彆舉薦的。

這麼看,諸葛氏這門姻親,還真是意義非凡呀。

當初他還怪黃承彥武斷來著的。

現在看,黃承彥的眼光,可比自己好太多了。

再想到黃氏如今的境遇,月英能有這樣的夫君,也算是黃氏之幸了。

諸葛亮見黃祖笑盈盈地看著自己,目光卻有些出神,不難猜到,他又在想兒子了。

黃祖確實在想兒子了,若是黃射在,黃氏與諸葛氏結盟,黃氏必能躍居荊州四大族之首。

可惜沒有如果。

諸葛亮感受到黃祖的落寞,輕歎一息,沒有勸慰。

甘寧傳令,戰船駛入彭蠡澤中,從江水,到廬山,將整個柴桑縣包圍而進。

徐盛與朱治接到江夏水軍的動向後,先是困惑:攜如此大勢而來,卻不趁勢取柴桑?

何意啊。

想把柴桑困死?

這無疑想多了,這不是圍縣城,而是圍了一個整個縣域,斷糧逼降的戰法,也不是這種圍法的。

所以朱治與徐盛,皆是看不懂江夏水軍用意。

不久之後,駐紮曆陵的太史慈也收到了江夏水軍的情報:封鎖彭蠡澤?

太史慈本就要兼顧柴桑與南昌,江夏水軍這一舉動,頓時令他有很強的不良預感。

好似江夏水軍不是衝柴桑來的,而是衝他來的一般。

黃祖軍滯留彭蠡澤,一晃便是兩日,也不登岸,更沒進攻,就在朱治徐盛愈加費解之時,太史慈卻被一支溯贛水南上的黃祖軍點醒。

黃祖的目標,是南昌!

這兩日,黃忠在南線一路攻城拔寨,如入無人之境。

宜春新淦等沒什麼守軍的縣接連被克,梅開二度的西城百姓更是直接打開城門迎接黃忠。

西城過後,便是太史慈駐軍三千的建城。

黃忠也是頭一遭,遇到了像樣的抵抗。

暫駐於建城外,黃忠收到了黃祖的密信。

粗看一半,黃忠便回到前頭,重新細細地看一遍,嘴裡不停喃喃:“妙!甚秒!”

“傳令!全軍回師新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