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1 / 2)

在諸葛亮與黃月英去祖宅的路上,諸葛亮發現今日安陸城中的氣氛有了異樣的變化。

肉眼可見的戰爭陰雲,不少人皆持械配甲,背著行囊往城外方向走。

“黃公大概是已經開始籌備了。”諸葛亮淡淡道。

黃月英坐在車中,秀眉微蹙,“夫君,可以在江夏打造諸葛八牛弩嗎?這東西對船隻應該有很大殺傷。”

黃月英這麼問,是因為諸葛氏當家的,是夫君的兄長諸葛巡。

諸葛八牛弩雖然她也有出力,可她現在也是諸葛氏的人不是,而諸葛八牛弩是諸葛氏的最強殺器,自是不能輕易外傳的,即便是黃氏。、

誰知諸葛亮笑笑,不假思索道:“當然可以,我已與兄長商量過此事,兄長說,黃氏之事,便是夫人之事,而夫人之事,便是諸葛氏之事。”

黃月英眉目舒展,“兄長真這麼說?”

諸葛亮點點頭,“兄長不擅交際,但一直以來皆在為我等弟弟妹妹考慮,此次倒是難得他親自跑一趟安陸。”

黃月英露出一絲困惑。

“兄長真是奇怪,明明整日忙得暈頭轉向,為何還能設計出諸葛八牛弩這等構造呢?還有打稻機,龍骨翻車……若是兄長沉下心專研,或可成一代大家。”

“那我與阿姊阿弟怕是要餓死了。”諸葛亮笑道。

俄頃,馬車到了黃氏祖宅,夫妻倆見到了黃祖。

僅是相隔一日,諸葛亮竟發現黃祖氣色竟然好了一些。

果然,情緒是療傷聖藥,多好的聽的吊唁與安慰,也不如一句“敵人好死”來得振奮人心。

“賢侄來啦,興霸已經將消息告知於你了吧。”黃祖開門見山道。

諸葛亮躬身見禮,旋即點頭肯定,“甘校尉已告知在下。”

“子謙離開之時有言,‘舍弟才思敏捷,甚於其兄’,故而請賢侄來參謀一二。”

諸葛亮沒想到兄長離開時還說了這些,應該是兄長怕自己待在異鄉不受待見,想讓黃祖更加重視自己。

兄長可謂用心良苦。

諸葛亮謙虛一句:“兄長望弟成龍,黃公不必介懷。”

黃祖自然知道這是自謙,於是問道:“孫策重傷,恐命不久矣,吾欲趁此時與漢升水陸並進,我奪柴桑,漢升進兵南昌,賢侄以為如何?”

諸葛亮自謙歸自謙,當黃祖問起,他還是認真思量起來。

黃祖問話數息過後。

“黃公,戰端一開,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考慮何種策略進攻之前,當慎之又慎地考慮另一個問題。”

“是何問題?”

“打是不打的問題。”

黃祖眉頭一蹙,這還要想麼,他無時不刻想出征。

諸葛亮似乎覺得表述不太準確,於是糾正道:“是何時打的問題,也便是開戰時機。”

“賢侄以為此時並非開戰良機?”

“亮有一言,黃公聽後再作決斷。”

黃祖作傾聽狀。

“孫策此時遇襲,頗為蹊蹺,先有傳聞中的江東豪族吳郡相聚,又有江夏下雉孫氏的背盟之舉,孫策在此時遇襲,恰恰坐實兄長先前猜測。”

黃祖眼露好奇之色,“子謙有過猜測?”

“早在數年之前,兄長便預料孫策過於剛直,難以與江東豪族同氣連枝,經此番變故,恐怕江東與孫氏,即將易主。”

“易主?”

“兄長所猜,正是孫策之弟,孫權。”

黃祖若有所思,“江東既有此番變故,豈不正是我方進軍之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