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隆中農事業已革新,農學方麵有石韜主理,江夏方麵,不如讓黃聰明過來吧,畢竟他也是黃氏中人。”
“弟正有此意,且這兩年襄陽黃氏也有不少人都已習慣新式耕作,調集一些回江夏,應當會比當初兄長親帶來得快。”
諸葛巡笑笑,想起一句互聯網黑話,這就不就是孵化與裂變麼。
告彆眾人,諸葛巡踏上了回章陵的路。
就在離開當日,一則重磅消息在安陸黃氏內部傳開。
很快,便傳到了諸葛亮耳中,而且還是甘寧親自帶來的消息。
“孫策在回吳郡途中,於溧陽境內遭不明人士伏擊,身受重傷,其間沒有更多細節,孫策之生死,暫時成謎,不過聽說令兄諸葛瑾也受了輕傷,倒是性命無虞。”甘寧道。
諸葛亮陷入思索。
不是想孫策的生死,而是想到了兄長關於江東事局的預言。
他記得與兄長初次談及孫策時,兄長便有孫策剛而易折的論斷,其依據便是江東之地龍蛇混雜的複雜情況,加上孫策過於剛硬的性格缺陷。
好似剛而易折之事,必然會發生一般,事情也終是到了兄長所料想的那般。
“有勞甘校尉,亮會速速將此消息告知兄長。”
“黃公有言,先生得空與夫人去一趟祖宅。”
甘寧拱拱手,告辭了。
諸葛亮先命人快馬將消息帶去給兄長,然後與黃月英一道去見黃祖。
諸葛亮心有所期,孫策這個節骨眼上出事,黃祖應該是要動身了。
恐怕自己得到消息的時候,送往襄陽劉表,江陵蔡瑁,長沙黃忠的急信,已經在半路上了。
江東,大戰將起。
諸葛巡輕裝上陣,預計六七日就能回到複陽縣,不料第二日,就有一位自家部曲追上了他。
部曲帶來的消息,正是孫策遇襲的消息。
果然。
江東要亂了,劉表與黃祖斷然不會放棄如此良機。
此刻,諸葛巡想到的,竟不是江東孫氏的命運,反而是中原的曹操與袁紹。
原以為劉孫和談,一起對付曹操,或可大方向上改變中原局勢。
然而局勢變幻,荊州與江東,卻爆發了比史上更激烈的爭鬥,如此一來,曹操壓力驟減。
或許袁曹兩家,可以相對公平地對決了。
時也運也,現在壓力給到孫權。
原本孫策死在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之中,以讓孫權有一個較為平穩的過渡期。
加上孫權得到江東豪族支持,很快就掌控了局勢。
現在不然,現在是內憂外患並起。
不過……諸葛巡很快又想到另一個可能。
當一個勢力內部不穩定時,如果遭到外敵強烈攻擊,恐怕會讓內部暫時形成統一戰線。
對江東而言,荊州就是這個最大的外敵,江東的進攻,反而可能會讓各方擱置爭議,妥協到孫權帳下,一起應對外敵。
當初曹操官渡勝利後,也聽從郭嘉建議,不急著進去冀州,讓袁紹幾個兒子各自為戰。
結果袁紹幾個兒子真的相互攻伐,終成一盤散沙,最後被曹操輕易收拾。
想到此處,諸葛巡取來筆墨,當即回信一封,向三弟陳述利害。
趁你病,要你命。
外敵當前,團結一致。
兩種說法,皆有道理,至於取舍,還是交給黃祖與三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