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秘一笑,“弟去送送二兄。”
“還以為三弟又要留我呢。”
“二兄重任在身,延誤不得,弟知曉的,請!”諸葛亮讓開一條路。
諸葛瑾剛剛出門,便看見諸葛亮身後跟著十數名部曲,他的目光頓時移不開了。
人數倒沒什麼,以他所知現在的諸葛氏,養得起一些部曲。
可問題是,這些部曲的穿著。
亮蹭蹭的銀色甲胄,幾乎隻露出了眼睛口鼻,左腰懸著環首刀,右腰懸掛的是弓箭一體的囊袋,身後背著一塊小盾,竟還手持一杆镔鐵長槍。
這武裝到牙齒的狀態,他在雒陽遊曆時見到的皇家禦林軍,也沒這麼誇張。
“三弟,這些甲士……是使君派人護送的?”
諸葛亮看出諸葛瑾的訝異,對這種反應十分滿意。
“不,這是諸葛氏的部曲兵。”諸葛亮笑笑。
諸葛瑾呆住了,說不出話。
諸葛氏的?
“確實如此,他們將護送我們去章陵。”諸葛亮始終保持微笑。
諸葛亮本意是藏拙的,不過給諸葛瑾露一手,是諸葛巡的意思。
諸葛瑾行程匆忙,沒有時間參觀隆中,參觀宜城,更不可能去雞冠峽。
他能想到的諸葛氏立足荊襄,不過是成家立業,與大族聯姻,再受劉表照拂,諸葛巡一人為官,養著全家,再置些小規模的產業,肯定是不如原來在琅琊時的。
殊不知,現在的諸葛氏,算上暗中積蓄的實力,已經堪稱一方巨擘了。
諸葛巡之所以要露一手,就是希望告訴二弟,若外麵真的混不下去,是可以回家的。
若在外麵遭彆人欺負,家裡是可以充當他的底氣的。
諸葛亮隻是照辦,於是一隊全副武裝極為拉風的銀甲部曲,護送著兩人去了襄陽渡口。
在諸葛亮的引導下,一行人上了一艘大船。
大船上已經有不少人,石韜,黃叡,馬謖,向寵皆在其列。
他們見諸葛亮到來,紛紛上來致意,諸葛巡赴任後,諸葛亮現在是諸葛氏的話事人。
身登大船,賓客致意,諸葛瑾又增添幾分難以置信。
從這些人衣著談吐看,不難看出都是世家子弟。
他不久前才接受兄長身居太守的事實,現在,小小年紀的三弟,難道在荊州也有如此名望嗎?
諸葛亮領著諸葛瑾來到船頭,羽扇一揮,朗聲下令:“開船!”
“三弟,你不下船?”諸葛瑾忙道。
然後緊接著,傳來船工的呼喊。
“撤板!升帆!離岸!”
船工開始忙碌起來,主副船帆升起,大船徐徐調整角度,兩側的各有八隻木漿伸出,開始劃船。
“三弟?”諸葛瑾的困惑溢於言表。
諸葛亮笑意更甚,“二兄,我還沒說呢,這船,是諸葛氏的!”
“這船是諸葛氏的?三弟莫誆我。”
諸葛瑾很難相信,因為他發現這船,和江夏水軍的戰船,並無二致,怎麼可能是諸葛氏的。
短短數年時間,諸葛氏在荊襄能擁有這些。
諸葛瑾不由回憶過往。
兄長為人,雖比印象中圓滑不少,但他知道兄長有多少能力,不然早年隨父親赴任,去雒陽遊學的,就是兄長了。
至於三弟,這般年紀,能成什麼事。
更彆提諸葛氏還帶著兩個妹妹一個弟弟。
然而三弟現在隨意展示的實力,都不可小覷。
這還是他印象中的諸葛氏?
這幾年發生了什麼?
諸葛瑾忽然有一種想要探尋的強烈衝動,但想到自己身負重任,還是按捺住了。
忍住,彆問。
怕一問不可收拾。
瞧諸葛瑾欲言又止的模樣,諸葛亮搖頭直笑。
他以扇指著船頭,“這船乃是黃氏所造,二兄是否覺得眼熟?”
眼熟!太眼熟了,主公的水軍沒少吃黃氏大戰船的虧。
哦,他忽地記起,三弟現在是黃氏女婿。
兄長與三弟,還真是……諸葛瑾一時不知如何形容。
此去章陵,順風逆水,不過大船的速度,比小船還是快上不少。
在途中,諸葛亮與眾人在船艙敘話,給諸葛瑾也引薦了眾人。
兄長交待過,諸葛亮也要勸勸二兄,不過諸葛亮覺得用蒼白的語言來勸,未必能起到什麼作用。
剛好黃祖將諸葛氏定製的大船送來襄陽,便有露一把的想法。
正好他也想去見識見識兄長的郡治,黃叡馬謖向寵都抱怨上次諸葛巡回襄陽卻沒回隆中,也嚷嚷著要跟來。
而石韜三友崔鈞徐庶孟建如今都在章陵郡,也一道跟來了。
船上無聊,都以敘話為樂,諸葛瑾與眾人漸漸熟絡,不過也是聽得多,說得少。
但一日下來,諸葛瑾發現了更加了不得的東西。
這些人,各個身懷才學,更令他難以想象的是,他們同一個身份是,都在幫諸葛氏做事。
諸葛瑾徹底麻了。
大船在章陵郡靠岸,船工停靠章陵縣尚未完工的渡口,諸葛亮一行則轉乘馬車,繼續向複陽而去。
石韜黃叡馬謖向寵,他們來基本是為了見諸葛巡,於是一同前去複陽。
諸葛巡也沒想到,幾日後,複陽縣來了一大票人。
縣府外,諸葛巡與諸葛亮還有諸葛瑾互挽臂膀,十分親切。
馬良馬謖兄弟更是抱在了一起,連帶馬良也活脫了不少。
黃叡向寵上前對諸葛巡躬身行禮,以老師相稱。
身為督郵的孟建恰好隨諸葛巡在複陽,與石韜見麵,相談甚歡。
縣府之外,其樂融融。
縣令在旁便默默看著,心中卻波瀾壯闊。
峴山四傑的其中兩位,還有一些,黃氏的,馬氏的,向氏的,皆是荊州有頭有臉的家族。
而這些人,都圍繞在諸葛氏三兄弟周圍。
萬幸啊,當初蘇氏還說諸葛氏種地小兒,不足為慮,還好沒信他的鬼話,與他們同流合汙。
不然隻怕現在墳頭的草都幾尺高了。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