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諸葛亮的赴任指南(1 / 2)

“三弟,如此這般,真的可行?”

諸葛巡心有忐忑,這些個名士人傑,真的願意真心助他嗎?

畢竟隻是一紙賭約。

“兄長且放寬心,州平重信,元直好義,公威愛麵子,必定信守承諾,且三人對荊州施政,各有思量,隻是一直礙於本地勢力,得不到施展。”

諸葛亮說著,走到案旁拿起另一份帛書,“今巧碰上兄長赴任,輸了這三年之約,正好得以施展胸中丘壑,倒便宜了他們了!”

諸葛亮說著將帛書遞來,諸葛巡伸手接過。

我說三弟,咱彆得了便宜還賣乖了好麼。

諸葛巡打開帛書,是一份長長的名單。

郡丞:崔鈞,字州平,博陵崔氏,太尉崔烈之子,曾為中郎將聯袁討董,見過大場麵。

功曹:徐庶,字元直,穎川人,避難荊州,才學謀略皆是上佳,諸曹掾之首,主掌郡府官員賞罰任免,兼輔佐太守治理。

督郵:孟建,字公威,奉公高潔,重名好麵,嫉惡如仇,視錢財如糞土,主掌監察各縣,緝拿罪犯。

門下主簿:馬良,操習郡務。

門下書佐:林默,掌文書記要。

門下督:孫貴,掌郡守侍衛。

……

餘下還有各個曹掾,皆有人員推薦。

水曹掾,範永,牛山村工匠,識字,韓嵩興修水利時,範永嶄露頭角,一步步成了韓嵩副手,已能獨自設計規劃灌溉方案。

比曹掾,王成,字兆興,原為南陽南鄉縣人,張濟寇南陽時淪為流民,精於算術,掌人口資源財產檢核。

田曹掾,廖淳,字元儉,南郡中盧縣人,當地豪族,通文識字,慕農學而來,各中翹楚,掌勸課農桑。

餘下還有戶曹掾俞傑,將作掾杜櫟,倉曹掾廖池,金曹掾張靖……

凡屬種種,來曆一清二楚,甚至於平日表現如何,列得明明白白。

這些人,有的是襄陽本地,有的是南陽流民,皆是接受過諸葛巡遴選的優秀人才。

後麵,還有論及農學普及之事,諸葛亮選出七名優秀學子,以廖淳率領,往各縣任縣一級的田曹掾,以快速普及農學。

諸葛巡足足看了片刻功夫,最後有些咋舌。

“三弟,要不我去與使君說道說道,這個章陵太守,還是你來當吧。”

諸葛亮笑著坐回案後,沒有理會兄長的玩笑話,而是繼續談論章陵之事。

“文長領章陵都尉,與兄長倒是殊途同歸了。”

“文長一介白身,著實不易,不過其人確有勇略,乃是大將之才。”諸葛巡道。

諸葛亮卻不以為然,“兄長該不會以為文長晉升,靠的是個人勇武吧?”

諸葛巡並非不知,個人勇武加上戰功,隻是充分條件吧。

還有一個必要條件便是出身與門第,不是魏延背後有諸葛氏,光靠戰功,爬到這個位置,恐怕得大半生。

最反差的例子就是蔡氏蔡勳,身為蔡瑁弟弟,僅是在軍營中鍍金幾年,然後參與江陵保衛戰。

整個蔡氏之功加與一身,完成充分條件,總算有坐鎮一方的資格。

諸葛巡心頭猶自一歎,大環境就是這樣,而且愈演愈烈,最後整出一個終極形態,不過諸葛巡心態極好,開口笑道:“算開了個好頭。”

南陽之變,魏延預判在先,提前做好防範,從而擋住了張繡突襲。

在博望坡山道之中,又采用山戰尖兵剪除了蒯軍伏兵,再以大黃強弩開道,生生殺出一條血路,與諸葛巡會師。

沒有魏延,彆說諸葛巡前去馳援,恐怕連求援信都未必送得出來。

不過魏延的視角嘛,得勝仰仗的皆是諸葛氏的神兵利器,甚至連懷疑蒯越和張繡都是錦囊提前預警的。

如此一來,也算是變相的諸葛氏之功加於一身了。

都尉之職不長設,隻在戰地設置,其職權雖在郡太守之下,但俸祿卻能與太守比肩。

諸葛巡拿著名單,覺得手裡沉甸甸的。

“三弟,諸葛氏正值快速發展期,事多而繁雜,人員複雜難以言清,不可能麵麵具到,三弟切莫過渡操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