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戰之際,江東忽有來使,正是諸葛瑾。
諸葛巡聽到二弟在這個時候到來,對他的來意也猜得七七八八。
“兄長,二兄又來當說客了,孫權那的差,不好當啊。”諸葛亮笑著感慨。
“此事牽連頗廣,可不是我們兄弟能獨斷的。”諸葛巡看向通報者,回複道:“請來使往黃公大帳敘話,另外請李術將軍也來。”
傳話人離去,諸葛亮問:“兄長不妨猜猜,二兄此來所謂何事?”
諸葛巡拉起諸葛亮,邊走邊說,“我不猜,三弟直接說。”
“先前為韓當乞屍,這次自然是為朱治乞屍。”
諸葛亮語出驚人,直接宣判了朱治之死。
“三弟,朱治還未咽氣呢。”
“孫氏背約在先,朱治更要為黃射之死付直接責任,先有
豫章之敗,再又廬江之潰,皆不算此事了結,孫仲謀欲遣二兄促成兩家罷兵,此事必須要有個說法。”
諸葛巡腳步頓住,將三弟說的消化一番,再看向諸葛亮。
上次李術說出了一些原委,後來三弟就去見黃公了,顯然三弟對黃祖的訴求更為了解。
“黃公那邊……”諸葛巡欲言又止,“罷了,先聽聽二弟怎麼說吧。”
眾人相聚黃祖軍帳,正式場合,諸葛巡與黃祖都是太守,所以並座,李術雖名義上是廬江太守,但這個職位不保真,諸葛亮則與諸葛巡坐起一側。
諸葛瑾一一問候,將孫權的訴求儘數道出,然後全場都沉默了十數息,好不尷尬。
最後還是稍微急躁的黃祖打破沉默。
“來使,孫權可當得了主?我可沒聽說這廬江是姓孫的。”
這話,略微刺耳和諷刺,他還沒說夠,接著道:“如今的廬江,基本在諸葛府君手中,孫權是如何把不染指當作一種籌碼的?”
被黃祖這麼一問,諸葛瑾麵有難色。
諸葛巡與諸葛亮都不說話。
讓你回家不聽,想做官還是享清福都可以,結果硬要給孫權打工。
這個時間線的孫權,可是沒前途的,誰讓被諸葛巡盯上了呢。
這也怪不得諸葛巡,要怪就怪老天爺好了,誰讓南方水熱條件好,適合莊稼生長。
諸葛瑾被黃祖問得無話可說,偏偏又解釋不得。
這種求和的使者,最是難當,也不是誰都有軟和硬求的本事的。
就目下這個局勢,跳油鍋都不成。
口中無言,心中無奈,諸葛瑾隻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兄長諸葛巡。
“唉。”
諸葛巡輕歎一聲。
“我諸葛巡從不好鬥,隻好解鬥,若江東軍徹底撤離廬江,既可免於廝殺傷亡,又可免雙方再有摩擦,如此最好不過。”
諸葛瑾眼前一亮,還得是兄長。
“諸葛府君同意罷兵?”他連忙確認。
諸葛巡笑笑,二弟還是太年輕,黃祖的風頭也煞了,挫挫他的用意已經實現,他乾脆直接以兄弟相稱呼。
“二弟,罷兵是目的,並非條件,條件到位,目的就成了。”
“不知幾位府君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讓雙方罷兵。”諸葛瑾問。
諸葛巡聽了直搖頭,二弟的談判技術,很是生澀啊,二弟的性格,更適合當老師照本宣科。
孫權看重他什麼呢?
提供情緒價值?二弟也不像呐。
諸葛巡開口補充,“黃公,李將軍,我看不如這樣,我們三方一人出一個條件,若有的談,皖口就此罷兵,若沒的談,再商量,李將軍,不如你先說吧。”
李術想了想,原本他想知道孫策之死的內幕,這是他心中的執念,也是反叛孫吳的緣由。
但見過諸葛巡之後,他已經釋然了。
“術的父母與女兒早些年接去吳郡避難,如今被江東扣為人質,希望江東送還。”
諸葛巡瞅一眼李術,父母被扣為人質,你還敢反叛,你是真的虎。
還好有黃祖和諸葛巡這種頭號強敵在,不然看江東收不收拾你就完事了。
“自當如此。”這個決定,諸葛瑾就能做。
然後輪到了黃祖,黃祖本意肯定是不肯善罷甘休的,好不容易占據上風,他恨不得直接乾到江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