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奉行伏波將軍故事(1 / 2)

《三國:克複中原》全本免費閱讀

諸葛巡笑而不語,在案上略微翻找,將一封帛書遞給三弟。

諸葛亮打開一看,表情變得有些古怪,最後合上帛書,以扇掩笑。

“使君這規矩,也不怕兄長將章陵開拓得荊州那般遼闊呀。”

“州疆郡域,本就人有意分之,既如此,為何不能改呢。”諸葛巡移過輿圖,目光灼灼。

“興農學,布農政,耗費何其巨也,焉能不選上佳之地施行,如今工坊就緒,隻待耕者與良田,為兄已迫不及待了,三弟暫且待著,我去縣府一趟。”

兵馬一旦出發,複陽縣便成了後方首要據點,日後諸多糧草輜重,都是從複陽縣周轉,而且可能會有流民引導到複陽來充當勞力。

對應正而言,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當然,做好了,功勞也不是一般的大。

換往常,這窮鄉僻壤之地,應正就算乾到老,也輪不到什麼立功機會。

對於太守的委以重任,應正自然信誓旦旦的保證。

接下來的兩人,糧草經由章陵轉為陸運,開始陸續送達。

且不停留,在諸葛氏部曲的護送下,糧草沿著淮水北岸順流而下。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臨行前,還有一事。

複陽縣南邊一座無院小宅,宅後是一顆粗壯的榆樹,這個時節已成光禿模樣。

此間太陽正好,一道身影坐在樹下,手裡翻著一卷竹簡。

“賀先生,該用飯了。”

賀齊抬眸,見那人恭敬地站著等他,便收起竹簡上前。

走過頭後,賀齊忽然轉身問:“小盛,諸葛先生回了嗎?”

“先生已回數日,賀先生若想見先生,我去通報。”

“哦,不用。”

說著,賀齊回屋用飯,心中卻不停揣思。

自豫章兵敗被俘,原本以為自己難逃一死,最後卻陰差陽錯被送到了這處遠離戰火之地。

與自己想象的牢獄和奴役不同,到複陽後,複陽應縣君便將自己安置在這裡,還與自己建立一個君子之約。

複陽縣內,可隨意活動,但是不可出城。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叫盛三的小夥“看管”著自己。

說是看管,其實就是照顧起居。

賀齊認為:這是太守諸葛巡的拉攏之計。

然後被晾的久了,賀齊又開始懷疑,是不是諸葛巡隻是不想讓自己為孫氏效力。

不過,隨後在複陽的見聞,卻讓賀齊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亂世中得一時安定,這種生活賀齊不是沒見過,事實上江東作為中原士人避難之地,就是因為安定。

但複陽縣的安定,又與眾不同。

這裡幾乎看不到流民,百姓不僅安居樂業,有條件者,甚至可以學習文字。

縣府還開設了農學社,縣中大族爭相派人前去學習。

賀齊偶然間也去看過,還分得一卷竹簡,就是他剛才看的。

是謄抄的《黃叡耕記》,經人介紹才知道,《黃叡耕記》乃是黃氏子弟黃叡根據諸葛巡的粳稻種植技藝撰寫的種植記錄。

卷中所述農事之詳細,令賀齊嘖嘖稱奇。

雖不知此法效用如何,但看複陽縣士人對此卷如此追捧,賀齊也十分好奇起來。

甚至很想見一見這個諸葛太守。

早知剛才就讓小盛前去通傳了,自己一介囚徒,不知倔個什麼勁。

賀齊將米飯送入嘴中,飽滿的米香令人生津開胃,他一邊吃,一邊又攤開那卷耕記,端詳起來。

“賀先生,諸葛府君來訪。”

賀齊一愣,終於來了麼。

他快步起身迎出去,旋即見到三道人影正向自己走來。

兩位身披毛氅的士人,還有一位高大魁梧的武士。

不難分辨,走在中間的短須青年,應該就是所謂的章陵太守諸葛巡。

也許是覺得受其照顧頗多,賀齊生不出半點敵意,他一拱手,給予諸葛巡禮節。

“見過諸葛府君。”

諸葛巡打著哈哈,神情輕快。

“賀兄在此地可住得慣?若是覺得冷,儘管吩咐小三添衣加炭,今歲的鬼天氣,格外的冷。”

賀齊臉上閃過費解。

“賀某惶恐,身為階下之囚,府君有話不妨直說。”

幾人入屋,諸葛巡自顧一坐,諸葛亮也挨著兄長坐下,魏延身姿筆挺地站在兩人身後。

“恕舍弟冒昧,將賀兄帶來此地,前些時日巡忙著備戰,未及時來見賀兄,今日才來,實在失禮。”

聽到備戰二字,賀齊心頭本能一緊,他不說話,繼續聽諸葛巡說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