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什麼老規矩(2 / 2)

書房中,諸葛亮依舊在奮筆疾書,直到諸葛巡入內。

“兄長,來,我們繼續。”諸葛亮招呼道。

諸葛巡坐下,接過諸葛亮遞過來的帛書。

與昨晚不同,這帛書已經布滿密密麻麻的字。

“昨夜說到魯肅,二兄曾對此人頗為推崇,稱之曰性豪氣爽,文武齊全,不過以弟察之,魯氏家境算不得殷實,遠不及琅琊時諸葛氏,二兄得此結論,大概是因其舉家相投孫策所致。”

諸葛巡笑而不語,三弟大抵是到了最狂的年紀,加上初次獻計,就助劉表黃祖平定豫章,又有替黃祖坐鎮南昌的經曆。

本事是真的大,心氣也是真的高。

什麼周瑜,魯肅,什麼檔次。

諸葛巡想著,應該挫一挫三弟的銳氣。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

諸葛巡佯裝看字,實則思忖對策,不多時,就想到一個角度。

“三弟,若汝南有數十萬黃巾流民,而三弟你億萬錢糧,你會分予他們,助他們度過嚴寒嗎?”

“若是有,自然會。”諸

葛亮不假思索道。

“若三弟有十萬石糧,會將它們都分予黃巾流民嗎?”

諸葛亮聽到這個敏感的數字,頓時一怔。

十萬石,是他運來章陵的糧食。

這些糧,其中是有一部分用來接濟流民,助兄長收取淮汝民心的,但大部分,是用來征戰淮水和廬江的糧草。

隻是猶疑一瞬,諸葛亮便明白了諸葛巡此問的用意。

諸葛巡得逞一笑。

“看吧,論性豪氣爽,三弟不如魯肅,至於文武齊才,不用為兄說了吧。”

諸葛亮沉默著。

瞧三弟臉色,明顯心態有些受挫。

“兄長所言,確有其理,弟受教了。”諸葛亮很快反應過來。

“魯氏雖不是巨富,卻也全盤依附孫策,助孫策奪下江東,方有如今地位,縱觀天下,有如此魄力者,能有幾人。”

“兄長所言甚是,魯子敬確實不該小覷。”

“似這般魄力,倒讓為兄想起徐州糜氏,不過糜氏巨富,遠非魯氏可比。”

諸葛亮點頭,然後又發現哪裡不對。

“魯氏小富,投了孫策,助其打下江東基業,深受器重,而糜氏巨富,投了劉玄德,卻敗得一無所有。”

兩兄弟對視一眼,突然都沉默了。

諸葛巡接著看下文,一眼掃過,皆是熟悉的名字,程普韓當黃蓋蔣欽周泰等等。

“江東諸將自孫堅時便久經戰陣,這便是孫策以武力橫掃江東的仰仗,我方現在能用的,唯文長而已,三弟可有洞悉江東軍有何弱點?”

“有!”諸葛亮言辭篤定,“興許是孫策緣故,江東軍令出多門,攻守無序,似有各自為戰之嫌,若孫策死後依舊如此,大可不懼江東孫氏。”

諸葛巡想了想,關於孫策之死,他隻記得那句名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結果是站穩了江東,至少在赤壁之前,其內外上下,都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張昭帶路黨,那也是後事了。

所以孫權這小子,不可輕視,周瑜,也不好輕視。

都不是省油的燈呀。

“孫策內托張昭,外托周瑜,令出多門之事,恐不會再發生,江東諸將皆起於微末行伍,其勇武與老練自不必多說,為兄以為,等立足淮汝之後,攻取廬江,我等亦需多多招攬幫手。”

而且諸葛巡已初步有了一個名單。

除了章陵的魏延,可向劉表將文聘借來,再慫恿劉備兄弟前來助陣。

有關羽,張飛,趙雲三員猛將加入,再配合江夏甘寧諸將,還有豫章黃忠劉虎。

如此陣容,對上江東諸將,應該不虛了。

正思慮間,林默前來通報。

“主君,魏將軍到了。”

“這麼快?文長是不是聽到有仗打,星夜兼程趕來了?”

諸葛亮笑道,“隻怕占據淮汝之後,使君要表文長為中郎將了,如此速度,若是光和年間,恐怕連袁氏兄弟,都比不上文長。”

兄弟倆笑著一起出去迎接,隻見魏延身著葛布夾襖,頭上包著墨色幅巾,本就黑紅色的兩頰,粗糙皮膚上出現了皸裂,嘴唇也布滿死皮。

這是曆經嚴寒大風的痕跡。

諸葛巡上前扶了一把,四下打量。

“文長怎生弄得如此田地?可是出了什麼變故?”

魏延連連搖頭。

“延受到主君書信,便星夜趕來了,兵士輜重還需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