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欲擒故縱,奄奄一息(1 / 2)

《三國:克複中原》全本免費閱讀

豫章郡。

柴桑大戰落幕不久,劉磐劉虎二將隻是稍作休整,便繼續開始對江東殘餘力量進行清剿。

黃忠則暫駐柴桑,接管事務。

黃祖與甘寧押送太史慈,回到南昌,諸葛亮也順勢將南昌治權還給了黃祖。

黃祖開玩笑道:“賢婿不如就做這個豫章太守好了,也算承了胤誼之任。”

諸葛亮淺笑回,“兄長已承襲叔父之業,在章陵為守。”

借著這話,諸葛亮又表態:“此間事了,亮欲歸還襄陽,照看家業。”

“也是,諸葛氏不似從前,是需要有個人看著。”

黃祖無甚形象,徑直在諸葛亮席旁落座,輕道:“此番大戰,賢婿多出奇謀,當居首功,我會替你向使君表薦的。”

“黃公,亮不過是為黃公出出主意,豫章之勝,全賴將士浴血拚殺,黃公還是將賞賜,封給將士們吧。”

黃祖滿意地點點頭,“見功利而不動,居功勞而不傲,好孩子!”

黃祖說完,突然歎了口氣。

“如賢婿所言,此戰確實勝之不易,特彆漢升軍,先攻南昌,再攻柴桑,皆是硬仗,此番漢升軍,乃是損失最大的。”

“故而首功當歸漢升將軍,毋論南昌之賀齊,還是柴桑之太史慈,皆江東名將,此戰過後,黃漢升之名,定名震江東。”

黃祖點點頭,聽諸葛亮這麼一說,另一個疑問也有了主意,那就是豫章太守人選的問題。

他自己畢竟要坐鎮江夏。

“賢婿所言在理,我欲薦漢升為豫章太守,坐鎮此郡,漢升雖是景升之將,但亦是我黃氏之人,沒人比他更合適了。”

“黃公英明!”

黃祖樂得雙手捧住花白髯須,反複捋了幾遍,隻不過胡須依然炸開,看得諸葛亮直笑。

要說胡子,諸葛亮生平見過最好看的,當屬劉備之弟關羽的胡子,黃公這胡子,倒像是張飛留長的樣子。

“賢婿,還有一事,聽聞太史慈是東萊黃縣人,與琅琊相近,不知賢婿可有辦法勸降此人?”

諸葛亮稍作思忖,答道:“青州人重禮好義,重豪傑而輕得失,太史慈與孫策結交,亦是不打不相識,一度被人引為美談,黃公欲勸降此人,不可威逼利誘,以致適得其反。”

黃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賢婿才思敏捷,不如去勸勸他?”

諸葛亮搖搖頭,“昔日太史慈棄劉繇而從孫策,乃因劉繇輕視於他,然孫策將太史慈引為兄弟,以太史慈為人,斷然不會背棄孫策。”

“太史慈領兵有方,作戰勇猛,若不能為我所用,便隻能忍痛割舍了。”黃祖眸光一凜。

“也不是全無辦法。”諸葛亮突然開口。

“哦?賢婿快說。”

“太史慈與朱治徐盛等江東臣屬不同,與程普韓當等孫堅老將亦不同,太史慈之忠義,獨當一麵之權勢,僅係孫策一身,若孫策死,江東未必有其容身之所。”

黃祖似是而非的點點頭,側著腦袋想了一會,諸葛亮則認真地看著江東輿圖。

半晌過後。

“那麼,該怎麼做呢?”

諸葛亮目光從輿圖上移開。

“黃公記得孫氏背盟一事吧。”

黃祖麵色頓時冷了下來,他何止記得,獨子黃射因之而死,這也是此番豫章大戰的誘因。

“自然記得。”

“孫策欲逐鹿中原,而江東勢力借機掣肘,壞了孫策北進大計,江東內部明爭暗鬥,孫策遇襲一事,對外宣稱是仇敵行刺,其中蹊蹺,卻不堪細想。”

看著黃祖認真樣,諸葛亮繼續道:“如今孫策生死未卜,江東勢力又遭遇豫章慘敗,其內部看似平靜,實際上可能已是暗流湧動,黃公試想,若此時放歸太史慈,江東臣屬,會如何想?”

黃祖眸光大亮,如撥雲見日。

“太史慈定會遭人猜忌,若孫策真不能主事,太史慈恐有殺身之禍。”

黃祖懂了,無論太史慈是被猜忌,還是直接被害,都已對他造不成太大威脅。

“如此,我也不多費口舌了,這就命人去放了太史慈。”

諸葛亮出聲阻止,“黃公可再等幾日。”

“為何?”

“黃公欲收服此人,總要款待一二吧,否則待他落難,豈知投奔於誰。”

“啊哈哈!妙極!”黃祖忍不住大笑。

“在此之前,先重利收買一些江東俘虜,令其回去散布太史慈已降黃公之流言。”諸葛亮補充道。

“對!如此一來,他定不複重用,好呀,某這便去安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