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外援(二)(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5540 字 2024-04-16

呂越越說越來勁兒,接著道:“不單餘軍門,傅兄可知,河南張總兵、陝西孫軍門也都私下密圖八大王。若非八大王持身自正,隻怕早像那嶽武穆,給安上莫須有的罪名。”河南總兵張任學曾勸熊文燦“以勤王為名,出其不意”,縛殺張獻忠。孫傳庭也對招撫張獻忠大不以為然。張獻忠憑借著與陳洪範與熊文燦的關係,才能了解到這些情況。

傅尋瑜不禁又想到數日前趙當世與陳洪範接洽的事。張獻忠招安的推手是這兩人,他們和張獻忠實

則已經綁在了一起,然而等到招安後他們才發現張獻忠沒有想象中的好控製,張獻忠始終堅持“不奉法,不放兵,不應調,不入見製府”的四不原則,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熊文燦幾次命推官程九萬前往穀城調兵,“屢檄從征,不應”,“及調其兵,三檄不應”。熊文燦心中的慌亂可見一斑,而他又無法轉而製裁張獻忠打自己的臉,所以能做的,隻有扶持諸如趙當世這樣的人,以為製衡。

回到談話中,呂越繼續道:“事不過三,八大王做事先禮後兵,而今對麵逼人太甚,自也不會坐以待斃。”

傅尋瑜心中一動,問道:“八大王卻待怎的?”

呂越應聲道:“在外有熊製府,在內有薛......”說到這裡,卻猛然想到什麼,戛然而止,看了傅尋瑜兩眼,哼哼道,“總之河南姓張的,陝西姓孫的,湖廣姓餘的,一個都彆想落得好處!”

傅尋瑜暗暗點頭,臉上不動聲色。他這次去西營,隨見林銘球為次,最主要的還是探聽西營虛實以

及安撫張獻忠。這呂越是他老鄉,又是個急性子,隻與他交談了這小段時間,在有心者聽來早已是收獲甚多。

呂越沒有發現傅尋瑜表情的微妙變化,想起頭前的話題,道:“傅兄問林大人這次為何不計嫌隙來我西營?具體緣由我亦不甚明了,想來或許與月前包大人在穀城的不歡而散有關。”

“包大人......”傅尋瑜嘴中輕念,仰頭望向亭外鬱鬱沉沉的天。

這個包大人指的是“兵部職方主事”包鳳起。張獻忠投降後不久,熊文燦要求他將部隊精簡成最多兩萬規模,但張獻忠不允。而後熊文燦就向朝廷稟報,朝中派了包鳳起來西營閱兵,閱兵完畢後包鳳起卻沒有按照明軍慣例賜給賞銀慰勞。張獻忠因而大怒,質問包鳳起的同時在檢閱台下壘砌柴火,要將檢閱台付之一炬。得虧明治院都禦史李成章極力勸解方罷,但張獻忠因此事與朝廷到底弄得很不愉快。而林銘球最近巡視到楚北,來西營走一遭,未始沒有替朝廷紓解誤會、探聽西營虛實的意思。

“世間不平,內外強敵無計,但八大王卻從無抱怨,一心砥礪前行。如此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天下又有何人可以匹比!”呂越邊說,邊將手中剛滿上的一碗茶水飲儘,一臉的敬佩神往之色。

傅尋瑜笑道:“八大王英明神武,呂兄亦棟梁之才。主臣相輔相依,當真有魚水之諧。”

呂越尷尬搖頭道:“傅兄可彆取笑愚兄了。論棟梁,偌大西營哪裡容得下我。”

傅尋瑜故作驚訝道:“呂兄何必如此謙虛!”

呂越回道:“八大王求賢若渴,進穀城伊始,先後迎娶了丁舉人之妹、敖生員之妹為妻,並安家於鬆江知府方嶽貢私宅,以示重學重儒,傳為佳話。更禮賢下士,引得楚北俊才爭相投靠效力。其中有四人最為出挑,人言有皆有管仲、範蠡之才華。”

傅尋瑜有意追問道:“是哪四位?”

呂越道:“八大王帳前四席,稱四先生。東席潘獨鼇潘先生,出身應城舉人;西席徐以顯徐先生,出身穀城諸生;北席王秉貞王先生,出身穀城舉人;南席薛正賢薛先生,韓城人。此四者,均有經天緯地

之才,神鬼莫測之機。與他們相比,愚兄真是燕雀、螻蟻,微不足道。”

正說間,道旁飄起一道煙塵,傅尋瑜移目過去,但見八騎不期而至,在拒馬鹿角前勒馬橫韁,一派不可一世的氣色。那本悠然坐在樟樹下的西營軍官見狀,與兵士們當即屁滾尿流,手忙腳亂上去開路。

傅尋瑜知此八騎必也是西營顯貴,問呂越來曆。

呂越紅光滿麵,自豪道:“此八人皆八大王義子。前四騎,年紀大些,稱‘四虎’,分為張國寧、張四虎、張可繼、張惠兒。”咽口唾沫,續道,“後四騎年紀小,都是少年,稱‘四龍’,分彆是張可旺、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

傅尋瑜點頭撫須,歎道:“虎父無犬子,今日大開眼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