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隻是《故鄉的原風景》這種用特殊樂器演奏的音樂,還有很多,像久石讓先生的《伴隨著你》(也就是大家誤稱的《天空之城》)、優美浪漫的《卡農》、淡淡卻扣人心弦的《雨的印記》等等,當然,也有國內的《夜的鋼琴曲》,小提琴版的《梁祝》等等。
太多太多純音樂,用樂器演奏,美得令人窒息!
楊軼前世也會嘗試著自己去演奏這些大師的作品,雖然他的幾個基本樂器玩得還不錯,但挑剔的耳朵還是能夠聽得出一點差距,所以一直在練,知道他到了這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他對彈奏純音樂的練習少了,或許因為墨菲的原因,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流行音樂上,當然,能夠唱歌,而且還能自由駕馭不同音域的唱歌,還是一個比較讓楊軼感到興奮的事情。
但現在仔細一想,楊軼還是喜歡著純音樂的,隻是他還沒有走這條路而已,即便墨菲送給他一把小提琴。
不過,在這個方麵,楊軼怎麼樣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還是跟以前那樣,抄抄寫寫,把前世那些經典純音樂給搬過來嗎?
但這樣一來,跟他之前做的事情有什麼區彆,又談何創造價值、實現意義?
楊軼當晚在床上想了好久,終於,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我要自己作曲!”楊軼告訴自己。
作曲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並不是說說就能成為久石讓的,就算是科班出來的學生,也不見得就能寫出能勉強一聽的曲子來!
而且楊軼想要作曲,還不是一般的曲子,他想要創作出像《雨的印記》、《梁祝》這種傳世經典!
這個野心,似乎有點大到沒邊,也似乎有點不自量力。
天才和瘋子隻有一牆之隔,他不算是天才,估計這麼想隻能是瘋子,或者傻子。
當然,楊軼不會為了創作屬於自己的經典,而不將前世的那些經典搬過來,那可多可惜啊,他還想自己彈奏著玩玩呢!
但楊軼覺得,無論這個瘋狂的想法有多難實現,自己也應該去試一試。
從學習基礎的作曲開始,從破碎的小段曲子創作開始,從最簡單的鋼琴或者小提琴器樂開始,楊軼已經給自己想好了要走的路。
創作一個曲子或許不太難,但創作一個傳世經典的曲子絕對不是一個努力就能成功的目標。
楊軼甚至打算將它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需要太著急,不需要將自己的生活割據開來,不需要像貝多芬一樣將自己折騰成那個模樣。
沒關係的,楊軼可以利用自己閒暇的時間,比如曦曦去上學,然後墨菲去工作的閒暇時光,甚至是在平常普通的生活中,在和家人的旅行中,慢慢地學,慢慢地積累,多去聽這個世界的音樂,汲取養分,多去擁抱這個世界和生活,從中獲取靈感。
有生之年,隻要能夠創造出一首屬於自己的經典音樂,這就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當然,就算到最後創造不出來,楊軼覺得沒有關係,這個創作的過程,肯定也會讓自己成長,也會創造出價值,這也是讓自己活得有意義的一種體現。
楊軼覺得,自己有必要到校園裡去進修一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