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鎂光燈(1 / 2)

與光州一樣, 滬市也是沿海城市,因為從前與國外文化常有交流,所以比許多地方都更加開放和包容。

然而, 光州是南方城市, 遠離權力中心, 而滬市地理位置離京市更近。

在二三十年代, 滬市就已經是亞洲金融中心,國內百分之八十的銀行總部都設立在這裡, 直到二十一世紀, 這些融合了中西特色的古老建築, 依然在營業中,並且成為許多百姓的旅遊打卡點。

李瀟瀟抵達滬市時, 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鐘。

因為她和梁丹、蒙煥山最熟,孫哲繹讓他們兩個去車站接她,兩人都高興地答應了, 早早就到火車站。

火車晚點,兩人在車站上等了將近一個小時,二月中的滬市春寒料峭,可兩人仍懷著如火熱情, 絲毫都不覺得冷。

李瀟瀟一下來就看到他們兩個, 蒙煥山連忙上去幫忙提行李,她一臉不好意思地說:“這火車晚點, 讓你們久等了。”

“嗐,沒事,”梁丹爽朗地笑著說,也幫忙提了點,擺擺手, 一臉滿不在乎,“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咱們剛才還正好可以練一下台詞。”

譯製廠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譯製《Waterle》。

在這個世界,這電影的譯製可謂是一波三折,當初李瀟瀟第一次去京市時,這電影就已經引進來了,在挑選合適的製片廠進行譯製。

當時孫哲繹等人還沒從滬市電影製片廠獨立出來,影片就是落在這製片廠上的,可他們剛接手,京市那邊卻又叫停了,譯製工作就一直這樣拖了下來,直到去年凜冬結束,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原本說是要在春節前完成,可孫哲繹找到了將陸星輝從牛棚裡撈回來的機會,於是想辦法申請了延期,讓陸星輝回來做這部影片的譯製負責人。

二十一世紀很多電影的譯製都粗製濫造,劇本翻譯一晚上完成,電影配音一天內完成,所有工序仿佛上了加速器一樣,畢竟更多觀眾選擇的是原音,而譯製版的排場十分少。

可在這個年代,所有工作都儘善儘美,一部影片的譯製通常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工序也非常多:在翻譯員處理好劇本的同時,工作組反複觀看原片,導演為眾人分析影片,分配角色,初校,複校,試配,實錄,審核,修改等等。

在這樣精細的工序之後,出來的成片幾近完美。在播放原音影片時,不管什麼時候突然切換配音版,畫麵角色說話和氣口,都能跟配音版本一致,毫無違和。

目前《Waterle》的譯製工作中,翻譯員已經玩成了初譯,陸星輝正一字一句地進行複校。

主要角色也已經定下來了,除了李瀟瀟的瑪拉、陸星輝的羅伊之外,梁丹和蒙煥山也各自拿到一個主要配角,所以剛才在等李瀟瀟時候,兩人在站台上抓緊時間練習。

二十一世紀的錄音是用電子數碼設備記錄,但這年代還沒這個條件,用的是膠片錄製,大概九分鐘一張,成本昂貴,所以配音演員都必須提前熟悉自己和搭檔的台詞,做到隨手拈來的程度,否則會拖慢工作進度。

因此,在電影譯製的日常工作中,雖然也包括配音演員間的台詞練習,但很多人都私下額外再找時間加訓,以此共同提高工作進度。

各電影製片廠、譯製廠都大量擴招,從各軍區文工團借調了不少人。

包括李瀟瀟在內,滬市美術電影製片廠一共收到了二十七名外援,這幾天他們都陸續來報到了。

從前李瀟瀟到彆的城市,要不就是到京市開會,要不就是到其他軍區交流,一下火車站都會有吉普車等著她,可這回身份變了,目的地是製片廠,孫哲繹也還沒夠職級配到轎車,自然就不能像高級軍官那樣能派車接人。

好在,重鋒在很早之前就替她預約好了出租車。

從五十年代起,國內就已經有出租車了,隻是不像二十一世紀那樣隨處可見,也不能招手讓出租車停下,因為出租車歸公共汽車公司管,如果要乘坐,是需要打電話預約的,吉普車的租用價格是四毛錢一公裡,每等十五分鐘得加兩毛。

李瀟瀟覺得這樣似乎有點高調,坐人力車也就足夠了,但重鋒表示人力車敞篷,坐上去吹風容易著涼,他跟她分隔兩地,除了為她花錢之外,似乎也做不了彆的什麼了。

借李瀟瀟的光,蒙煥山和梁丹也是頭一回坐出租車,不由得感歎一聲重團長真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