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爺子看火候到了,便又讓幕僚和家奴以及家中的子侄陪著這個孫子去各地遊學,拜訪那些名師隱士。
幾年下來,楊容彥不僅於學識上更進了一步,為人也更加穩重了。
恰逢此時太子冊立,陛下召開恩科。
楊老爺子覺得孫子已經曆練夠了,便讓楊老爺一家回了京城。
楊容彥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舉人的考試,也因此引起了啟和帝的注意。
啟和帝看到楊容彥的文章後,大為喜悅,說楊容彥的文章沒有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言語平實,見解深刻,倒比一般進士的文章寫的都要好。
啟和帝的誇讚讓楊容彥成為京城內勳貴和朝臣們注意的對象。
那些朝臣們還在想著要如何結交楊家,而那些官眷們在查清楚楊容彥的身世後,立馬動了心。
媒人們絡繹不絕的往楊家跑。
楊夫人早得了公公和夫婿的囑托,讓她不要答應那些勳貴之家的求親,隻撿那身家清白,性格穩重的女孩。
也因此一大波勳貴之家的女孩被擋在了門外。
魏若原本沒把楊容彥作為女婿的候選人的,可有時凡事都抵不過趕巧這兩個字。
三月份的時候是女兒節,各家長輩都會帶著女兒們去京郊踏春。
魏若有意為女兒尋婆家,便也帶著女兒們一起去了京郊參加林安大長公主的宴會。
恰巧林安大長公主的妯娌與楊容彥的母親有親,便也遞了帖子給楊家。
楊夫人便也帶著妯娌和兒女子侄們來到了京郊。
楊家的幄帳和安國公府的幄帳原本是不在一起的,兩家孩子自也沒有碰麵的機會。
偏偏橙姐兒在幄帳裡待的有些悶了,便戴著幃帽,和丫鬟一起去了河邊散步。
她沿著岸邊走了幾步路,透過岸邊的垂柳,看到對岸那一派姹紫嫣紅的美景後,便動了作畫的心思。
恰好這附近也有貴女在樹下搭了一個小幄帳,在這裡作畫。
橙姐兒便讓丫鬟們也跟著搭了個小幄帳。
她的幄帳恰好就搭在了楊容彥妹妹的幄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