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1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21736 字 2024-03-27

第66章

第66章

老夫人就對王嬤嬤歎道:“昔年嫂嫂給我寫信說耿氏並不反對林姐兒和君哥兒的婚事,我那會兒還覺得她不錯。二哥兒昔年曾因得罪上峰在吏部的考核不佳,我想著嫂嫂畢竟就林姐兒這麼一滴骨血了,縱是為了她們我也要幫一把二哥兒才是,並讓老公爺去吏部走動了一番將二哥兒的考評改了過來。耿氏當時還千恩萬謝的,如今我哥哥辭官了,二哥兒又比大哥兒仕途要順暢,她許是覺得不需要林姐兒了便竟有想反悔了。”

老夫人說的耿氏是高二夫人,大哥兒是高大爺,二哥兒則是高二爺。

王嬤嬤也覺得高二夫人做人不地道,但她到底是主子,她不好跟著老夫人一起說她的不是便道:“好在舅老爺帶著全家人回來了,您也可以幫幫舅太太。”

老夫人聞言又歎道:“幫是肯定要幫的,我隻是看不慣耿氏那副用人時朝前不用人朝後的嘴臉。”

王嬤嬤聽她這麼說就勸她:“您幫舅太太是應當的,但為了那位夫人生氣就不值當了。您要是氣壞了身子,誰來幫舅太太做主。”

老夫人聞言想了想,隨後笑道:“你說的對,為了那種人氣壞了身子倒也不值當了。”

主仆兩人說著話的功夫,李浩淼就到了。

老夫人便將高家的這些瑣碎事告訴了李浩淼,李浩淼回來後先去了前院,因此魏若就還未來得及和他說這些事。

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高夫人和其兒媳之間的齷齪。

李浩淼想了想道:“娘是知道我的,讓我打仗可以,可若是讓我調解這些家事就有些難了。不如我到時把五弟一並叫過去,讓五弟同高家兩位表兄弟談一談這些事情。我在一旁坐鎮。”

老夫人之所以找李浩淼是因為他現在才是他們這一房的長子,她若是有什麼事自然不能繞過他。

但他若是主動提出讓五爺同他一起,她自是不會反對。

老夫人欣然應是。

於是李浩淼又讓人喊來了五爺和七爺。

他喊七爺是臨時起意,覺得有事若是隻叫五爺不叫七爺不好,但他卻沒打算帶七爺過去。

等王嬤嬤把話說完,五爺就低頭沉思若是由他去和高家兩位表兄弟談的話,他應該怎麼說話。

七爺卻跳了起來,他挽起袖子作出一副要去和高家兩位表兄弟打一架的模樣道:“這兩位表兄也太不像話了,舅母縱然不是他們的生母到底養了他們一場,他們竟任由妻子看輕嫡母實在是該打。”

李浩淼看見他這衝動的模樣就皺眉。

老夫人訓斥他道:“晚上多喝了兩杯黃湯就在這裡耍酒瘋了,你哥哥叫你來不過是覺得家裡有事應該同你說一聲罷了,你卻在那裡喊打喊殺的。現在既然已經知道了事情是怎麼回事,還不快回去躺屍去。”

七爺晚間確實是在高府多喝了兩杯酒才會一聽完王嬤嬤說的話就衝動了起來,他被老夫人這麼一罵,酒就醒了一半。

王嬤嬤見老夫人還生著氣,連忙打發人送七爺回去。

五爺又陪笑著說七弟剛剛隻是酒喝多了才亂說話讓老夫人不要為了他生氣,又有李浩淼也從中勸說了幾句。

夫人方才沒說什麼。

高二夫人送走賓客後,回房就沉下了臉。

自從公公高老爺說要回京後她的心裡就又是歡喜又是擔憂。

歡喜的是公公辭官了之後,自然會把在官場上的資源交到兒子們手上,他們家老爺的仕途自然是不用擔心了。況且她公公這麼一退,她婆婆在她麵前就更沒有底氣了。

她擔憂則是因為回京後就要麵對安國公府這麼貴戚了,她是知道她婆婆和安國公府的老夫人之間的感情是多麼深厚的,也知道那位老夫人一直感念她婆婆當初對她母親的照料之情。

所以她就有些拿不準婆婆會不會借著那位老夫人的勢來壓著她應下

想到這門親事,高二夫人就覺得糟心。

當初林姐兒剛來時,高老太爺和她公公都更看重高大爺,畢竟他才是高府的長子。

高大夫人在這府內也比她風光多了。

她那會兒覺得她夫婿不得高家長輩看重,又見高家長輩們因高夫人的緣故對林姐兒極為寵愛,就動了把林姐兒說給君哥兒的念頭。

一則林姐兒手上有高家兩代主母的體己和她生母的嫁妝,而她小兒子作為次子的次子,將來所分財產肯定不多,如果把林姐兒娶進門的話,那她就不用操心小兒子以後的生活了。至於林姐兒的身體不知道能不能生孩子,高二夫人其實並不是很在意,大不了她給她小兒子納幾個妾放在房裡。

此為其一,其二則是她那會想著若是能把林姐兒娶進家門,那高家長輩看在林姐兒的份上會不會更加的看重她和她夫婿?她實在是不甘心被她那位大嫂壓上一輩子。

既動了如此念頭,她一開始便沒有阻止君哥兒和林姐兒親近。

高夫人同她明裡暗裡提及孩子們的婚事的時候,她也笑著默認了。

高夫人果然因此對她更親近了,家內的下人們對她也比大嫂更恭敬些。

那會兒她還是很滿意這門大家都默認的親事的。

但隨著高大爺在地方上越做越不好,高二爺的仕途卻越來越順,她再也不需要高夫人的支持來獲得家下人的尊重後,她就越來越不滿意這門婚事了。

有一次在她和高二爺閒聊時,高二爺曾隱約透露出了一絲對林姐兒嫁妝的不滿,她就試探著說林姐兒生母的嫁妝留給她也就罷了,可高大爺和高二爺才是家中承嗣的男孫,高家兩代主母的體己應該留給她們。

高二爺當時聽完沒有吭聲,她就知道高二爺應當也對高老夫人和高夫人的體己起了心思。

隨後她就開始琢磨了起來,高夫人這兩年因為憂心林姐兒的身子,自己的身體也跟著垮了下去,她覺得高夫人說不定沒兩年好活的了。

至於林姐兒的身子那就不用說了,她本就是胎裡帶來的病,全靠這麼些年細心調養著才活到現在,況且她又是個多思多慮的性子,隻要她一直心情不暢,那身子自然也好不了。

若是這兩人都去了,那那麼一大筆錢不就都歸她們了嗎?

高二夫人越想越覺得可行,就開始想法子折磨林姐兒。

畢竟她隻是一個小孩子,遇事也隻會在心裡憋氣,若是她直接和高夫人鬥法的話,隻怕會惹的高老太爺和公公不滿。

在她的示意下,那些家

下人動不動的就在林姐兒麵前說些她白吃白住的閒話,她也料準了林姐兒絕不會把這些話告訴高夫人。畢竟高夫人這兩年身子也不好了,她要是聽到這些話後氣壞了身子可怎麼是好?

林姐兒果然開始悶悶不樂了起來,身子也由於多思多慮變的差了起來。

高夫人見她身子總調養不好果然更憂心了,她自己的身體也日漸衰弱。

高二夫人見一切都按照她的意願發展自是心情舒暢,她唯獨做錯了一點,那就是過早的把春姐兒接過來了。

她接春姐兒過來本意是表明自己的態度,雖是成功的氣到了高夫人,但也讓高老爺隱隱對她有些不滿。

這也就罷了,她把春姐兒接過來沒多久高老爺就要辭官回京了。

君哥兒和春姐兒本就沒有培養起過深的感情,又出了安國公府這個變數,再一聯想到今日安國公府老太君及老夫人對她那稍有些冷淡的態度,高夫人就總覺得心內有些不安。待到到得第二日,老夫人仍帶著府內女眷們去了高府,老太君年齡大了不常出門,昨日裡去那一趟也是為了給兒媳麵子,因此今日便沒有再去了。

二老夫人和三老夫人也帶了各自家中的女眷們隨著長嫂一起去了高府。

高夫人已經迎過一波賓客了,看見小姑子全家都過來了便也連忙帶著兒媳們過來迎她們。

高夫人見老太君和魏若都沒來便問這兩人,老夫人便道:“老太君年紀大了,我們也不敢讓她出來跑兩回,你外甥媳婦在家照顧她呢。”

高夫人想著也合該有一人在家照顧老太君便笑著道這也是應該的。

安國公府眾人又在高府盤桓了一天,回去後都有些累了。

老太君也知道她們累,便讓她們請過安後各回各房吃飯便罷了。

而高二夫人見老夫人等人在這待了一天像是沒事人兒似的便隻以為自己多想來,想來老夫人到底不是高夫人的親姐妹,她男人才是高府未來的頂梁柱,老夫人又怎會為了高夫人出頭呢?

她越想越覺得有理便把這心放下了一半,哪知道她放下的太早了。

高府宴請過後的第三日,李浩淼給高家兄弟下了帖子,說是要在春暉樓做東請他們吃飯。

這兩兄弟接了帖子後心內便有些不自在,他們是知道自家媳婦對高夫人的怠慢的,隻是他們的媳婦麵上功夫做的好,他們便隻當不知道。

如今安國公無緣無故要請他們吃飯,未嘗沒有敲打他們的意思。

兄弟兩人越發忐忑的過去赴宴。

李浩淼和五爺已先於這兩人一起去了春暉樓。

隻要有五爺在,李浩淼是向來不管這些俗務的。

他坐在包間喝茶,任由五爺同聞迅趕來的掌櫃商量點什麼茶,什麼菜以及何時上菜之類的話。

如此等高家兄弟來後,李浩淼不過和他們寒暄了幾句,便任由五爺和他們說話。

五爺一開始先是等著夥計們上菜,那春暉樓的掌櫃為了奉承李浩淼還多送了他們一壇金華好酒。

高二爺就笑著道:“還是公爺麵子大,之前咱們回京敘職時請了吏部的員外郎過來吃飯,這掌櫃的可沒送咱們東西。”

李浩淼就笑了一下。

五爺就接話道:

“他主子跟二哥關係好,所以他才殷勤了一些。”

五爺沒說春暉樓背後的老板是誰,但高家兄弟知道能和李浩淼稱兄道弟,那人的身份自然也簡單不了。

兩人的心裡又慎重了一些。

酒過三巡之後,五爺才算是進入了正題。

他先是說昔年高夫人對外祖母高老夫人是如何的孝順,以及他們家是如何的感念高夫人,待到高家兩兄弟已是滿身冷汗的時候,五爺又說當今陛下以孝治天下,各部官員考評時也將孝悌放在首位,若是家中傳出侍母不孝的傳聞,隻怕仕途就止步於此了。

他說完這些話後,高家兩兄弟已是滿臉愧色。

這兩人既在官場多年,自然也不是那愚鈍之人。

五爺雖沒明說高家兩位夫人對高夫人的怠慢,可兩人哪裡不明白他話裡話外的意思。

既明白了他的意思,兩人便也不打算狡辯了。

安國公府的兩位表兄弟既已拉著他們在這說了這麼一番話,那就證明他們已經知道了高夫人所受的委屈。

縱然他們各自的妻子表麵功夫做的好,他們也可以冠冕堂皇的說他們的妻子沒薄待高夫人,但他們也知道這些話縱然可以騙的過這些在外的爺們兒,可卻騙不過身具內宅的老夫人。

與其一直狡辯給安國公府眾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還不如老老實實的承認錯誤。

於是高大爺和高二爺就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自己怎麼怎麼不對,小時候怎麼承蒙高夫人照顧結果現在為官做宰了卻不像以前那樣關心母親了。

說到動情處,高大爺還紅了眼眶。

五爺見這兩人如此模樣,便歎道:“表兄們之前一直在外忙碌,有些事情照顧不到也是正常的。你們現在既已回京,眼下又暫時在補差事也沒有以往那麼忙,還是要對舅母上些心才是。”

他提到差事,高大爺和高二爺的心又提了起來。

這些年他們在外做官,之所以比同僚要順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背靠安國公府這門好親戚。

若是安國公府因為高夫人的事情對他們冷了心,那他們以後靠哪個去。

還有剛剛五爺說的吏部考評,之前他們在外外放,地方上管的不嚴倒也還好。

可現在他們既已回京,這京裡的禦史們眼睛可尖著呢,若是讓他們尋到了錯處....

想到這裡,高大爺和高二爺打了個寒顫,兩人都有些懊悔當初沒有好好約束妻子們。

可眼下後悔也沒用了,還是要儘快彌補才是。

高大爺和高二爺就對李浩淼兄弟道:“我們正打算趁著這段時間好好孝順母親,以彌補往日未儘之孝心。”

五爺見這兩人總算是怕了便笑著道:“橫豎這是表兄們的家事,我們也不過是多嘴幾句吧。”

高大爺聞言忙道:“說起來祖父就父親和姑母兩個孩子,咱們家原就比彆家要親近些,表弟這樣也是沒把我們當外人。”

五爺見他話說的親熱,想起母親的囑托便也又和他說了些你親我親大家親之類的話。

今日這場談話之順利其實在李浩淼的意料之中,但他素來不喜說這些家事,見高家兩兄弟已經和五爺說到要找時間帶著高夫人去京郊轉轉之類的,便咳了一聲。

高家兩兄弟連忙止住聲音看向李浩淼。

李浩淼就笑道:“我讓五弟再陪你們喝一會兒吧,我有個朋友說好了下午要上門拜訪,我先回去,去去身上的酒氣。”

高家兩兄弟知道以他的身份能陪他們坐到現在已是不易,聞言忙道:“公爺且先回去吧,我們這裡有表弟就成。”

李浩淼就笑著站了起來。

五爺和高家兩兄弟起身送他出來酒樓,眼見著他的馬車離開,方才轉身又回去繼續喝酒。

李浩淼坐在馬車裡,聽見街道兩邊叫賣的聲音,想到魏若前日晚間和他說,她幼年時曾吃過一回祥林記的板栗酥,覺得很好吃,便隔三差五的讓下人們出去買一盒板栗酥回來。

後來長大了,她吃的便少了,待到後來她懷孕,擔心吃多了甜食對孩子們不好,便戒了這些糕點。

結果她那日去高府陪老太君聽曲時,高夫人讓人送來了一匣子的點心,裡麵就有那板栗酥。

她嘗了之後就勾起了舊時的回憶,原打算打發丫鬟們過去祥林記買一盒,卻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忘了。

他聽她說完就笑說不過是一盒板栗酥,明日讓小丫鬟們去買一盒罷了。

也不知道她派小丫鬟出來買了沒有。

李浩淼在心內暗想,他又聽了一會兒外麵的叫嚷聲後對趕車的小廝們道:“去祥林記吧。”

小廝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去祥林記,但還是按照他的吩咐掉頭。

李浩淼也不知道自己怎麼鬼使神差的想要親自去給魏若買板栗酥,但他隻要一想到她看到板栗酥後那高興的模樣就覺得心裡發軟。

李浩淼提著板栗酥回來的時候,魏若正安排家中的事情。

接下來有三件事情要處理。

這頭一件大事就是中秋節節禮的派送,宮內及宮外各府親戚們家的節禮都要在節前送過去,好在這些東西府內都是有了定例的。魏若隻拿了名單以及年禮的單子到老太君和老夫人那裡,請兩位老人家看看有無遺漏的人家,餘下的裝箱及派送事務自有下人們去料理。

這第二件事情則是七夫人懷孕的事情,她現在已經五個月了,還有幾個月就要生了。這找奶媽子之類的事情自有老夫人操心,魏若倒不用管。給七夫人及新生兒做的衣服也由五夫人監督著針線房上的人去做,魏若也不用操心,但她還是擔心府內下人一時不察怠慢了七夫人,因此便隔三差五的讓身邊嬤嬤過去看望。

府內人看到她的態度,自然對七夫人越發的儘心。

老太君和老夫人也越發的滿意她了。

這最後一件事情則是去徽南的行李打點。

李浩淼想著此次妻子和兒女都要在船上待半個月,自是不肯委屈了她們,便讓外院的管事們提前去了南平,同許英明一起打點裝飾那新租來的大船,隻求讓妻子和兒女們住的舒服。

這些事情倒是不用讓魏若管,但她們日常穿的衣服,慣用的器皿這些倒是需要她帶著丫鬟們收拾的。

好在她院子裡幾個二等丫鬟都是能乾的,又有蘭兒從中調度,魏若倒也覺得省事。

李浩淼進來的時候,魏若正對蘭兒道:“東東和西西就不帶過去了,老太君說讓我們臨走前把它們送到它的院

子裡,正好也給她解解悶,你到時候選兩個機靈的丫頭跟著一塊過去,彆怠慢了老太君院子裡的人。”

蘭兒連忙應了,她笑著道:“彆的奴婢不敢說,但咱們院裡的人待老君堂的人一向客氣。”

魏若聞言頷首道:“我自是知道你們的,不過白提一句罷了。還有一件事情也要你這段時間注意著些。我和公爺決定這次去徽南也把喵喵帶上,你去和方圓說一下讓它把喵喵慣用的東西都帶上吧。就算帶的多一點也沒關係,它用慣了自己的東西又不比不得我們可以將就,倘或在船上少了東西,不習慣鬨起來了,一時之間咱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蘭兒自是知道自家夫人現在對喵喵很重視,聞言便也笑著應了,然後她又對魏若道:“夫人可還記得莊子上的那隻剛生完孩子的猩猩?”魏若點頭笑道:“記得的,我記得前段時間莊子上來人說那猩猩已經帶著孩子回族裡了。”

“它是回族裡了,不過它似是知道咱們對它好,自回去之後就隔三差五的帶著孩子到莊子上來。莊子上的管事們知道它剛生完,又因為之前照顧過它對它也有了些感情,每回它過來,他們就給那猩猩些瓜果吃,那猩猩就來的更勤了,後來還帶了隻五六歲的小猩猩一起過來。那小猩猩一開始還不敢靠近管事們,一直藏在大樹後麵,到後來許是見管事們都很和藹,它倒也不認生了。”蘭兒想哄魏若開心,便笑著將昨日聽到的事情告訴了魏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