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成功了(加更)(1 / 2)

翌日繼續製作番薯粉絲,過濾乾淨後,將沉澱的番薯粉用布包著擠出多餘水分,然後再以擀麵杖將紅薯粉坨碾成粉末狀,放在學堂三層閣樓外小陽台上暴曬。

此處比較乾淨,背風向陽,能減少灰塵汙染。

等蕭翀和獨孤頔再次出現在林家莊時,粉末也曬得差不多了,可以正式進入製作粉餅(粉絲)的環節。

這回趕上學堂休沐日,不僅林家莊未來製作番薯粉絲的主力娘子軍過來了,連孩子們都圍了一堆。

隻見林婉婉指揮昆侖把曬乾的紅薯粉末倒進洗淨的大缸,再加適量沸水,再用長竹片邊衝邊攪拌。

約一刻鐘後,粉糊就呈現出透明均勻狀,易於出絲時即為粉茨。

接著加明礬——這東西是林婉婉從現代買的,但大唐藥房也是有的。

明礬也就是白礬,在中藥炮製學巨著南北朝《雷公炮炙論》裡,就有詳細的炮製方法。

華夏的老祖宗們智慧不可小覷,中華文明燦爛輝煌。也就是因為民間書籍不夠普及,還有改朝換代時又破壞了文明傳承,才導致許多明珠遺失了。

林婉婉在現代買,隻是圖方便,而且她總感覺以現代高科技水平製作的明礬,應該比古人手工製作的乾淨些。

反正她有時空手鐲,能打開時空門,開車跑一趟超市不比騎馬去一趟藥房方便多了嘛!

加好明礬繼續與濕澱粉混合,接著就是和麵,交給林家莊的娘子們。

雖然江南道不以麵食為主,但和麵的本事娘子們還是有的。

接著要是沒有切絲機,純手工的話,就是上漏勺,但是還需要挺久的時間。

現在有林婉婉拿來的切絲機,一切就方便快捷很多。

最終成型的粉絲還要冷卻晾乾,這時候都是在室內進行了,等冷透之後才搬到背風向陽處曬乾。

蕭翀在此過程中,關注的最多的還是手搖粉絲機。隻是他知道問林婉婉也問不出真話的,索性沒提,但神色間明顯若有所思。

看到基本算製作完成的粉絲,林家莊眾人均興奮不已!

“婉娘,成了,真成了!我們做出粉餅了!”激動的林族長不住搓手。

這樣的農副產品往市場上賣,不屬於經商,可是卻能大大補貼家用,粉餅的賣價可不便宜啊!

比同樣辛苦做出來的豆腐類產品,賣價高得多,叫人如何不激動。

大唐管一切麵食和接近麵食的食物都叫餅,麵條是湯餅,蒸籠裡蒸出來的饅頭叫蒸餅(到宋朝武大郎賣的炊餅也是饅頭),反正一路都是餅餅餅,跟現代餅的含義大不相同。

林婉婉聽多了也習慣了,笑著道:“嗯!粉餅這就差不多做成啦!等過兩日我們地裡的番薯也可以收了。留一些做種,留一些吃,多餘的全做成粉餅,好儲藏。”

“好好好,婉娘你辛苦了。”林族長等幾個族裡長輩,把林婉婉一頓好誇。

人群散去,林婉婉問蕭翀,這做成的粉餅打算怎麼辦。

蕭翀道:“此乃表妹親手製成,蕭某自然要好好珍惜,全部運走。”

林婉婉:“……”

合著我給你打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