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一章 天祚帝必敗之因(1 / 2)

如果僅僅說道這兩父子的問題,儒學也可以做到。新學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明君賢臣的層麵,那新學跟儒學就沒有什麼質的不同。最多就是更花哨的儒學升級版而已。

故事要有角色,自然是圍繞著角色講才吸引動人。

而這種基於話本資料的政論分析總是要更深一層才行。

因為,大遼沒有明君賢臣,但同時期,基於七大恨起家的金朝女直人就有明君了嗎?

首當其衝的就是暴虐成性的金景祖完顏烏古乃,其人雖有勇武,卻殺人如麻,曾在後期大量殘殺無穀遼東契丹人與漢人,好節省糧食,減少叛亂度過惡劣氣候帶來的糧食危機。

金景祖過後是金世祖完顏劾裡缽。其人之殘暴比之其父更勝一籌。其父也僅是刀殺百姓而已,其人初步確立了猛安謀克製,普通百姓,無論契丹還是漢人,皆是猛安謀克的奴隸而已。或驅使或打殺,皆看所屬猛安謀克的心意而已。從此以後女直人打仗不搶金銀,專搶契丹、漢兒做奴隸。而遼東少糧,離了奴隸主,這些失地的契丹漢兒完全沒法生存。

這就導致,女直人越破壞遼東,遼東失地的契丹、漢兒奴隸越多。而這些人一失地就隻能依靠所屬的猛安謀克而過活。而猛安謀克則是訓練手下奴隸一起參與劫掠,奪得糧草才能供養手下的奴隸。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明明被女直人還得家破人亡,卻在打仗時奮力效死。因為不效死其留在後方的奴隸家人就得餓死。

而效死之後一旦獲得軍功,自己也轉得女直身份,成為謀克,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奴隸,因而就更賣力了。

這樣的郡王算得上明君嗎?

哪怕是到完成金朝開國的金太祖,其雖然在軍事上天下無出其右,但在治國安民上同樣與其祖父三代如出一轍。猛安謀克還被其製度化了。

可以說金朝開國及之前的君王幾乎各個都是魔王轉世般的暴君了,跟明君是徹徹底底的沾不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