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章 宋應昌對《天祚二十五年》的總結(1 / 2)

宋應昌回到家,壓力才真的上來了。

很顯然,皇帝給自己好友的任務主要還是在政務上,而自己的壓力卻是在研究上了。隻是這些東西可不好跟朋友吐槽。因為有些東西萬壽宮那邊沒有批準,還真的不敢亂說。

嘉靖給出的課題其實是最近很火的《天祚二十五年》帶來的。裡麵對天祚帝的各種行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的描述,確實是相當的有代入感。

宋應昌其實理解,嘉靖其實很想了解下新學是怎麼看待宋朝是怎麼滅亡的。隻是新學的言論往往都是悖逆之言。用來直接分析宋朝就有些容易惹到當前的忌諱了。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三人做的王安石變法探究被嘉靖給中斷了,三人又給各自安排了職司才算是讓朝廷消停了下來。

但是大遼可沒什麼正經史料留下來,一切都依賴於高老師寄送過來的資料。很多時候,宋應昌都承擔著高翰文在京城的嘴替罷了。但即便如此,總結出來的東西也是足以驚世駭俗。

那本話本中其實已經列明了,大遼滅亡的種種原因。

比如,首先就是大遼實亡於道宗皇帝。這個廟號叫道宗其實本人是個佛門狂熱愛好者。其人在位近50年。前期較為勵精圖治,後期篤信佛門。乾了兩個事情,直接加速了大遼的滅亡。

第一個就是故意不提拔高級文官武將。這直接導致後期天祚帝上位後,盲目提拔官員,新提拔的高官毫無經驗和威望,甚至出現在一起圍攻金朝的戰役中,兩個主要的武將相互不服氣,而隨行監軍的文官以及太監都毫不懂兵事,以至於分營後被金軍各個擊破,大遼最後的野戰主力步兵經此一役損失殆儘。朝廷缺有威望有能力的主將與文官,導致在戰略上相互掣肘而不自知。朝令夕改,無所適從。道宗皇帝還自以為得意的文武相製,上下相製,內外相製,以拱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