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政真的沒用嗎?(1 / 2)

“大家單看新政年間的數據,感覺不出新政的好壞,仿佛新政即使不取消也最終什麼都沒改變。”

“直接講出你的目的吧。彆兜圈子,看你還能怎麼詭辯”鄢懋卿打斷了宋應昌的話語接著說到。

於是乎,宋應昌也加快進度。讓小夥伴們把剩下的幾麵黑板一塊兒掛了起來。

“為了更準確評價新政的優劣。我們還另外選取了兩浙東西路與益州路進行對比。”

選取兩浙東西路的原因在於這兩地原本富庶,雖未是變革地,卻是考察北宋仁義的標杆。

另外益州路是因為益州雖開墾較早,但實乃邊陲,無論新舊兩黨都不涉及該地。

另外把這幾個地方的時間跨度再前後拉長二十年。

從改革的四路與開封府可以看出。在改革之前,京東西四路的仁義指數早就雙雙開始逐年下降。

仁指數剛開始最高也就1.7,到改革前四路最高僅1.4。

仁指數1.4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普通的長短工,乾一天活的工錢隻夠買1.4頓的衣食開銷。意味著北宋雖富,但落到底層,新政前養活自己都困難,更彆說什麼傳宗接代了。

開封府仁指數較高,最開始是2.4,最高是2.8,到改革前也回落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