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父子的廝殺(1 / 2)

火器,李元昊並非沒見過,可這樣可怕的火器,卻是生平僅見。不說西夏軍,就連包圍他們的宋軍,都被那場震天動地的爆炸嚇到了。

那場爆炸中,夏軍傷亡暫且不知,結果就是李元昊最終隻帶著數千人突圍。

事實上,在預埋地雷時,趙昉和夏祈音還是留了一手,所有地雷之間都預留了一定距離,並不打算一舉葬送十萬西夏軍的性命。可直麵爆炸後,不說那些死傷的人,幸存者基本都嚇傻了。

嚇破膽地西夏軍認為宋人請來了天兵天將,認為是李元昊惹怒了天人,才有這樣的災禍。他們跪在地上咒罵李元昊,祈禱天神的原諒。以至於爆炸結束後,狄青率部圍剿夏軍殘兵,幾乎沒有遇到反抗。

連驚帶嚇,李元昊逃回王城後就病倒了,昏迷之前命令部將嚴守城門。這些年因為他的窮兵黷武,西夏百姓生活困頓早已怨聲載道。此次南侵,一口氣葬送了數萬人,讓百姓和西夏貴族對李元昊都不滿到了極點。

李元昊回城後沒過幾日,因妻子被李元昊強占,加上李元昊曾露出過廢太子意圖。早就對父親怨恨不已的太子李寧令哥趁夜進入王宮,割下了李元昊的頭顱,向宋軍請求議和。

徐青藤以三川口之戰時,西夏曾詐降的舊事為由懷疑李寧令哥議和誠意,要求李寧令哥捧著李元昊的頭顱親自出城議和以示誠意。

李寧令哥怕宋軍不履行承諾,猶疑不絕,不敢出城。權臣沒藏訛龐趁機伏殺李寧令哥,扶年幼的李諒祚上位後出麵與宋軍議和。此時,王城之中卻瘋傳李諒祚並非李元昊親子。

李元昊曾因野利氏進讒說皇後衛慕氏所生長子不肖他,而將連名字都沒有取的長子殺掉。次子李阿理謀反被李元昊沉河,三子李寧明練氣功走火入魔而死,四子就是殺父後又被沒藏訛龐伏殺的李寧令哥。五子夭折,李諒祚乃幼子,若非親生,就表示李元昊在事件已無子嗣。

偏李元昊有懷疑兒子非親生而殺子的先例,加上李諒祚的母親沒藏氏是李元昊從部下將野利遇乞手中奪取,沒藏氏前夫在世時就與李元昊偷情,如今再說她的兒子不是李元昊親子,比衛慕氏所生長子非李元昊親子更容易被取信。

宋夏之戰,官家就削去了李元昊官職,自然不會再承認什麼王室後裔。恰宋軍攻城輜重抵達,徐青藤便以沒藏訛龐伏殺與宋軍議和的李寧令哥,用妹妹沒藏氏的私生子篡奪王位為由討伐。

宋軍的火器一上投石機,還沒點火,當初跟著李元昊逃回王城的餘部就起義殺了沒藏訛龐獻城投降了。那樣可怕的火器,沒有人願意再經曆第二次。可以跟著李元昊逃回來的都是他的死忠,可現在李元昊死了,還是死在兒子手上,他們也該考慮自己的前程了。

宋軍占領西夏王城,改西夏為夏州,以原王城為夏州州府。夏州一切政務尊從《宋刑統》,廢除奴隸製,廢除李元昊在任所有苛捐雜稅,免稅和徭役三年。

宋夏開戰前,朝廷曾派使者往遼國,請求遼國配合夾擊西夏。遼帝彆有心思,拒絕了此事,李元昊戰敗後,遼帝有所異動,想要出兵西夏占些便宜。宋軍迅速占領王城後,遼軍便不敢冒進了。

後徐青藤讓人在遼軍視線內不小心引爆了一枚地雷,炸死了遼軍一個斥候小隊,遼軍便迅速撤了回去。在朝廷派遣官員前往夏州時,遼帝也迅速派出使團前往汴京恭賀大宋解決了心腹之患。

此時,一支特殊的隊伍悄無聲息地進入了夏州。

夏祈音觀察著四周的環境,略有幾分無奈道:“官家讓你回京。”

“嗯~”趙昉看著手上的地圖,隨意應了一聲。

“雖然拿下了王城,但你要知道夏州並沒有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中。徐青藤進城沒有找到赫連鐵樹,李秋水和一品堂不少高手都失去了蹤跡。赫連鐵樹是李元昊的狂熱支持者,一品堂不可不防。”

除了李秋水和一品堂,要改西夏為夏州還有一個最大的麻煩。西夏有許多部落,這些部落逐水而居,即便拿下了王城,也無法讓他們迅速歸治。

趙昉抬頭看了看夏祈音,笑道:“你在!”

聽夏祈音說過李秋水的事情,趙昉不覺得李秋水有餘力和心思來刺殺她。不提李秋水那人十分涼薄,不會為李元昊報仇,沒有了西夏王室的庇護,她的老冤家天山童姥就能讓她疲於奔命。這師姐妹相愛相殺幾十年,最喜歡的就是趁他病要他命。

李秋水會尋找天山童姥的虛弱期出手,她落難,天山童姥必然也會落井下石。

“小人難防!”

趙昉笑而不答:“你那位義兄走了?”

夏祈音邀請蕭遠山在幽州見麵,製定了具體作戰計劃後,又引他至前線。親眼目睹了宋軍新的利器後,蕭遠山便一直心事重重。他性格磊落,並不喜歡玩陰謀詭計,可到底出身遼國後族,有一定的政治眼光。

宋廷此戰的勝利固然是李元昊輕敵深入,毫無防備地被宋軍逼進了準備好的埋伏圈。可宋軍手上這種利器用於正麵戰場,同樣是大殺器。蕭遠山還發現宋軍的精神麵貌比以往也大有改變。西夏屢次犯邊,與大宋新仇舊恨,可遼國與大宋呢?

“走了!”

“他走之前,你和他說了什麼?”

新武器威力驚人,使用後的後遺症也不少。處置戰俘、安撫軍隊,趙昉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並沒有分出心思在蕭遠山身上,但蕭遠山離去前的變化,還是注意到了。

親曆宋夏那場戲劇性的戰爭,蕭遠山的心情一直頗為沉重。可在走之前,夏祈音與他低語後,蕭遠山的心情明顯放鬆了下來。

“我與他說了兩件事。”夏祈音道,“歲幣,以及蕭峰年歲見長,是否送他到中原讀書,順便跟他師父學武。”

沒有人比生長在草原上的蕭遠山更明白弱肉強食的道理。他致力於促進兩國和平,是因為和平有利於兩國百姓。可現在大宋掌握了如此可怕的利器,還願意與遼國和睦相處嗎?

當夏祈音提到了歲幣,蕭遠山反而放心了。既然提到了歲幣,要談,就證明大宋無意與遼國開戰。過去大宋用歲幣向遼國祈求和平,現在遼國勢弱,以取消歲幣向大宋請求和平,理所應當。

在歲幣之外,夏祈音又重提了結拜時,蕭峰拜師到中原學藝之事。蕭峰是蕭遠山的兒子,若大宋要質子不會選蕭峰,夏祈音卻說蕭峰,就是暗示他未來宋遼關係不會有太大變化,仍舊是盟友。

這就是為什麼蕭遠山走時,心情稍微放鬆的緣故。

“希望你給蕭遠山的這顆定心丸也能成為遼帝和蕭太後的定心丸。”趙昉道。

朝廷剛收複夏州,內部也有許多問題,他們不會急於與遼國和金國起爭端。當然若是能夠借著遼金被嚇破膽,順勢謀取一些好處,比如取消歲幣,趙昉是樂見其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