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無常事,水無長態…遇城久攻不下,便繞行之…”廣州一個茶館中,幾個人閒談,閒談的人是一個書生,外地人,很常見。
他就在調侃帝國打仗的事情,孫子兵法之類的說的是有模有樣,周圍幾個人聽的頭頭是道,一個說到:“良紹不去仕途真的是可惜了!”
讀書人客氣幾句,然後說到:“縱觀天下大事,暫且與宋同之…”帝國給人一種錯覺,這種錯覺不僅僅是滿達海他們,就是普通的百姓都認為這次和談了,能夠拿下半壁江山也不錯,有一個盼頭了。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林毅準備合圍開封了,帝國打仗和他們都不一樣,讀書人還在吹,反正他也沒有什麼事情做,不走正規渠道林毅根本不會用這種人。
第三戰區這邊,林毅看著地圖,總攻的命令下達了,路途需要一段時間,在兩邊接觸之後,李定國暫時由茅明誌安排。
對於茅明誌,李定國是心存敬畏的,畢竟打死了吳三桂和阿濟格,可是一個傳說中的風雲人物,接待李定國他們,茅明誌是親自去的。
茅明誌要比李定國年輕一點,兩個人都穿著一樣的軍裝,就是肩膀上麵的等級不一樣,李定國是一個營長有資格去赴宴了。
這次功勞也不小,最少都是一個團長,現在沒有辦法升官打仗能,即便是升官了,手中的軍隊也配不齊全,李定國看著茅明誌。
感覺茅明誌和自己的軍長甄天逸都是差不多的人,他們心中在思考什麼,從臉上根本就看不出來,能夠掌控一個軍,沒有一個人是省油燈。
茅明誌站在一個簡易的沙盤前麵,對著眾人說道:“開封是一個曆史名城,也是一個防禦堅實的古城,對於我們攻城作戰有一定的難度。
以往攻城要高於敵人數十倍的兵力,對於我們帝國來說不需要,這次攻城的難點不在城市中,而是在外麵的黃河,所以我懇請第二戰區的同誌,挖排水渠…”
李定國聽的是雲中霧裡,首先他們第二戰區不打進攻,他們去挖水渠,用茅明誌的話說,叫做引流渠,就是怕傑書炸黃河。
引流渠的作用就是,防止黃河被炸開之後,洪水淹沒城市,茅明誌要家中三萬多人的土木作業家夥,挖一個生命之河。
這個土木作業深度要求一米五左右,寬度十米,挖到順風,即便是黃河被炸了,河水也能流經順河,整個計劃的難點就是,傑書不給這麼長的時間。
所以需要用兩個戰區的全部炸藥,用開荒的辦法,打孔炸出來,平整度可以不考慮,這個工程量巨大,李定國覺得很有道理。
決定好了就挖,李定國看著人用大錘砸鋼釺,砸好之後放炸藥,效率的確要比自己挖的快,土質鬆軟的地方,炸藥都沒有人快。
這邊開始轟鳴起來,茅明誌開始掃清探子了,不能讓人知道他們在乾什麼,過了五天後,河道都挖一半了,傑書才知道他們在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