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獨孤策對蔡邕的救命之恩,貂蟬其實還是有點小尷尬的。
畢竟,隻因一點小事就想取蔡邕性命的,正是貂蟬的義父王允。
好在蔡邕畢竟未死,雙方並未結下不可開解的仇怨,因此一點小小尷尬,很快就被貂蟬忽略,微笑著對蔡琰說道:“典禮結束後,我便帶昭姬妹妹去見奉先。”
蔡琰剛要道謝,忽聽樂聲響起,連忙閉口不言。
祭天大典,正式開始了。
肅穆莊重的禮樂聲中,天子劉協在禮官引導下,自午陛禦道,一步步走上了圜丘祭壇。
不過今天的重點,顯然並不在天子祭天。
雖祭天乃是國之大祭,但類似的祭典,每年都有一出,已經形成了慣例,並不存在驚喜,無非是循例走一趟流程罷了。
因此當年幼的天子登壇祭天時,很多人表麵嚴肅,
實則心不在焉。不知多少人目光遊~移,不自覺地將視線投注到祭壇下方的獨孤策身上。
關於溫侯想要在祭天大典上,主祭一尊新神之事,早已在王允運作下,傳遍了洛陽。
莫說消息靈通的高官貴族,就連普通百姓,也大多聽說了此事。
對此,高官貴族們反應不一。
不少忠於皇室的臣子,都在暗地唾罵溫侯狼子野心。少數幾人,如楊彪、黃琬等,更與王允暗中串連,圖謀大事。
但同樣有許多高官、將領,對此表示無所謂,甚至不乏樂見其成者——如今東邊的關東諸侯混戰不休,西邊的雍涼之地軍閥割據,亂世景像已然顯現。於是文官希望有一位強有力的首腦,保護他們的權力地位。武將則希望追隨一位無敵的統帥,博取戰功,封妻萌子。
值此亂世之兆初顯之時,相比戰無不勝的溫侯,年僅十歲的天子,實在無法讓人放心。
至於洛陽百姓,則普遍沒有特彆反響——獨孤策誅殺董卓的時機,選擇得堪稱完美,正是董卓下令強製
遷都,派兵滿城劫掠百官、富戶,又傳出焚城傳言的時候。
獨孤策於此危機關頭,興兵反董,誅殺董卓,對洛陽百姓而言,堪稱隻手挽天傾,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因此獨孤策的聲望,在洛陽百姓心目中,可用“如日中天”四字形容。
至於天子威嚴…如今的天子劉協,乃是董卓冊立,又因年幼,未有機會施恩於民。因此洛陽百姓,普遍對天子無感。老實說,百姓們沒有因為天子乃董卓冊立,恨烏及屋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能指望他們擁戴天子?
所以對於溫侯企圖逾製之事,並未出現王允想象中的,無論朝堂、民間都一邊倒聲討溫侯的情形。這讓王允至為憤怒,好幾次大罵禮崩樂壞、人心不古。
但再怎麼憤怒,也已於事無補。
因為皇室威嚴,其實早在先帝劉宏時期,就已被他親手敗壞得一乾二淨——
先帝明碼標價賣官,官員上任,要先給皇帝交足二十五年的俸祿,這事兒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