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到場,百官就位,祭天大典即將展開。
圜丘四麵,人山人海,前來觀禮者,竟不下數萬人——冬至大祭,雖是國之大典,莊嚴肅穆,但並不禁百姓前來觀禮。
而這個時代,嚴重缺乏娛樂活動。祭天大典雖非娛樂,但場麵浩大,又有機會見到許多平日裡難得一見的三公九卿、百官諸侯,多少是一種炫耀談資。
是以,許多洛陽百姓一大早就趕來了圜丘,在祭壇下方專為觀禮百姓劃定的空地裡占好了位置。
自有甲士將百姓所在區域,與官員、貴族所在區域隔開,以免百姓衝撞貴人——此時代階層分明,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士族與平民之間,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界限。正因此,曹操的“唯才是舉”,才會引發諸多非議。
要知道,曹操的“唯才是舉”,並非一般人想象的“無論品德,隻論才乾”,而是“無論出身,隻論才乾”。哪怕出身寒微,隻要有才,就可以曹操手下做官。這在高門士族看來,乃是嚴重損害士族利益。
所以在曹操死後,曹丕為篡位,向士族妥協,以至“唯才是舉”破產,“九品中正製”出台,從此不論才乾,隻論出身。發展到隋唐,便是門閥製度。
今天是大日子,貂蟬自然也來了。
她身為王允義女,又有“縣君”封號,自不會與普通百姓一起觀禮。
她所在的區域,都是有封號的公卿家眷,一大片的鶯鶯燕燕。當然,值此莊重場合,再好八卦的女子,此時也不敢大聲說笑,隻小聲閒聊著,以免丟了自家父兄、丈夫的臉麵。
貂蟬身著祭典禮服,跪坐在一張厚厚的地毯上,纖腰筆挺,目不轉睛地盯著午陛禦道方向。
此時年僅十歲的天子,正在午陛禦道下方,接受禮官的指導。
天子年紀還小,雖早在好些日子之前,就已經在禮官指導下,熟悉了祭典流程,但國之大事,在戎在祀,事到臨頭,為保萬無一失,禮官還是不厭其煩地,又將祭典流程複述了一遍。
不過貂蟬雖望著天子所在的方向,但她眼裡卻沒有那個董卓冊立的小皇帝。她真正在意的,是小皇帝身後的兩個男人。
那兩個男人,一個是她心儀的男子,一個是對她有養育之恩的義父。兩人曾攜手並肩,共誅董卓。也曾配合默契,共掌朝政。然而現在,那兩人卻形同陌路。雖並肩而立,彼此之間卻毫無交流。
尤其她的義父王允,麵沉如水,眼神森寒。即使隔著老遠,貂蟬也能隱隱察覺到,義父身上迸發的凜冽殺機。
而她心儀的男子,則一如既往地微笑著,麵色溫和,眼神內斂。雖也未曾主動與王允交流,卻並無任何針對某個人的
氣機。
貂蟬心中暗歎:“奉先何等強大?又怎會感知不到義父的殺機?他隻是毫不在意罷了,這是強者的器量,可惜義父察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