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郭延錦冷笑三聲,說:“孤可什麼都沒有說過,也沒有聽到過王繼仁的事,王繼仁何至於說有人構陷於他?”
劉寧不禁回答不上來,郭延錦昂然道:“孤來河東視察,原為今年異常天氣所致的水患,查清各府、州、縣的賬目,與王繼仁這一地節度使毫無關係,武將無令不得乾涉地方,孤並未調動太原軍來調查此事,王繼仁何必私自調軍?”
劉寧道:“殿下,是將軍聽說您有危險,特來保護殿下!”
郭延錦說:“孤沒有危險,爾等可放心回去了,孤要回京,爾等可是要攔著孤,還是說爾等要屠弑儲君?”
劉寧背脊不禁濕了,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眼見太子殿下不就犯,他沒有彆的選擇,彆人有退路,他是王繼仁的女婿,這些年王繼仁乾的事多有他的手筆。劉寧想到現在太子就這麼點人,他現在的人馬多得多,而嶽父那的人更多。
劉寧朗聲道:“河東的兒郎們!你們看到了,太子殿下被奸人所蠱惑,定要我們河東血流成河!為了我們妻兒家小,誅儘奸臣,救出太子!”
郭延錦真是不下來經曆一些事就不能親眼看到傳說中的人心之險惡,此時看到他們被煽動上了馬,但是他自有一股寧死也不屈的氣概。
郭延錦目眥欲烈,當下從馬上取下弓,熊臂挽弓,一箭射出,正射中了劉寧的戰馬,劉寧的戰馬嘶啼倒下。
對方也帶了五十名弓箭手,郭延錦還是忌憚的,立馬喝道:“婉妍,殺了那亂臣賊子!”
要說從前他對趙清漪的武功和心性還有所懷疑,這一回出來,他真的大開眼界,毫無懷疑了。
他要下山來,也是看中死中有一線生機,隻要大周氣數未儘,現在大義就在他這邊,像趙清漪都能煽動布政使手下的差吏反水一樣,這些人現在未必鐵了心一樣跟王繼仁犯上大逆。
趙清漪接過弓箭,運起內力,刷刷刷連珠三箭。
一箭射中劉寧身邊的一個士兵,他為劉寧擋了箭;一箭射中劉寧身邊一個很是精悍的武官,他正要取箭來射她,但是她快了一步,正中他的心口;最後一箭射向了往後逃的劉寧,一箭穿透他的後腦勺,箭矢從他的臉破出。
這三箭,趙清漪使了巔峰的九陰玄功,箭羽帶著雄厚罡風,旁邊的將士都有所感應,這實在是非常人可及。
對方陣中被當場斬首奪勢,一時混亂如麻。
兩百來人,跟來一個致果校尉,一個致果副尉,一個陪戎校尉已經是很高配了。
致果校尉劉寧和他身邊的副尉已死,陪戎校尉雖然也是和王繼仁牽扯極深的人,此時卻是怕了,怕被趙清漪的箭射到,連忙躲入人群之中。
趙清漪持弓打馬到郭延錦馬前,以防他們射箭傷到他,趙清漪朗聲道:“叛逆劉寧已經伏誅,爾等若放下武器投降,殿下可以網開一麵,不予追究!倘若頑固附逆,朝廷大軍一到,火燒龍城,誅爾等九族!”
王衝這時要表現了,用河東腔調說:“河東的兄弟們!小弟我也是河東人,本是布政使府衙的差吏,但是我也知忠君報國,大逆不道必遭天譴。太子殿下寬仁,隻誅首惡,兄弟們拿刀箭犯上,對你們有何好處?此時棄暗投明還不晚,我們都是棄暗投明的人,殿下也一視同仁。兄弟們刀口下求口飯吃,實在沒有必要為了彆人犯這大罪,陪上全家的性命!”
王衝身旁的差吏也喊起來:“河東的兄弟們!投降太子殿下,咱們護送著殿下返京,殿下說了不追究咱們跟著叛逆的過錯了!”
“是呀,兄弟們,那個知錯就改,扇下大燕子呀!”
“王大牛!你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白丁!什麼扇下大燕子,是扇沒了燕子!”
“李小虎,你也就識得自個的名字,能比我強?是扇下大燕子!我聽人說過!”
“是扇沒了燕子!”
趙清漪明明還擋在郭延錦前麵裝逼的,一副神來殺神,佛來殺佛的架子,隻是忽然氣氛就變了。從來都是她破壞絕世美男裝逼的,現在居然有人來破壞她裝逼,豈有此理!
郭延錦也是一派王八之氣,但是聽到這裡隻有強忍住不要笑出來。
但是東宮的侍衛好些卻是忍不住撲哧一聲笑出來。
東宮舍人李昭忍不住說:“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那個叫李小虎的差吏對王大牛說:“我說是扇沒了燕子!”
王大牛不服氣地說:“你也不對,這位大人明明說是‘扇沒大燕’!”
東宮舍人李昭轉開頭,一副“我心已死,你們自己玩”的表情。
這兩個不知道哪來的自信以這樣的智商也能混在基層公務員裡的,但是趙清漪不能讓他們壞了事。
趙清漪道:“太原軍的兄弟們!今日,你們不投降,我們與你們廝殺一場,定會各有死傷。但你們所犯下的謀逆大罪王繼仁可會給你們兜著?他日王師一到,北有燕雲大軍、西有秦川大軍、南有京西北路大軍,東有太行山,王繼仁不過甕中之鱉。他不是王師對手,定然推諉,拿你們背黑鍋投降王師,以表忠心。你們為他甘犯謀逆,賠上九族之性命,所為何來?”
那些馬屁差吏也紛紛附和:“是呀,所為何來?”
“放下刀箭,快快投降!”
郭延錦實不想那些差吏又鬨笑話,朗聲道:“爾等久在王繼仁帳下聽命,隻怕有把柄在他手上,但隻要今後不犯王法,效忠大周,效忠皇上,孤千金一諾,過往之事,一概赦免!”
趙清漪道:“今日投效殿下,實是棄暗投明、重新做人的千載良機!爾等子孫也就前途無礙,若能在殿下跟前立下功勞,封妻蔭子,大丈夫豈不快哉?爾等若真要與殿下死戰,那便放馬過來,先在小爺手上過幾招!”
但見一個士兵放下了長/槍,一連幾個士兵也放下了刀,那督軍官懾於郭延錦的天威和趙清漪的箭,不敢殺投降者。因為趙清漪的箭雖然不多,看到之前的人的死狀,她絕對可以射殺頑固抵抗者。
不一會兒,那兩百來人都放下兵器,跪下求饒了。
曹敬跟在郭延錦身邊,看看那年紀也太輕的少年,暗想:這傳說中的國士無雙,應當如是!